[实用新型]一种粒粒出包装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6727.6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8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蔡军杰;邱明梁;徐乾;李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方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3/04 | 分类号: | B65D83/04;B65D8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余志军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粒 包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粒粒出包装瓶,包括瓶身,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身包括外筒体及位于中部位置的中心圆筒,以及连接外筒体和中心圆筒的环形斜面,环形斜面与外筒体的连接部高于环形斜面与中心圆筒的连接部,环形斜面与中心圆筒的连接部上方设置有一个入口,上盖安装在瓶身的上部,中部位置设置有圆孔,圆孔中心与中心圆筒的中心重合,上盖的圆周部设置有能自由翻盖的小叶盖,小叶盖与圆孔之间设置有凹窝,下盖安装在瓶身的下部,下盖的中部安装有塑胶弹簧,中心圆筒内安装有拉管,且拉管位于塑胶弹簧的上部,塑胶弹簧在自由状态时,能封住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粒粒出包装瓶。
背景技术
目前当人们食用装在容器内的有规则形状的食品时,为了防止在取食品时污染容器内的其它余下的食品,通常采用一种可以粒粒取出的包装瓶,现有的技术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将盒体分为外层、内层和位于内层中部的一个顶杆,通过提取外层盒体,使中部的一粒食品自动置于中部的杆体顶部,再将外层盒体放下,则使食品实现自动取出,但是此种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采用移动外层盒体的方式,外层盒体与内层盒体之间由于直径较大,为了保证滑动顺畅,一般两者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并且对产品的外圆的圆度要求较高,并且在运输及转动过程中,经常会压住外层壳体,导致一定的变形,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卡滞现象,用户体验不好,产品不良率高,另一方面当用户在取用食品的时候,很容易碰到盛放食品的盛放面,造成了盛放面的人为污染,由于此盛放面是要进入到内层中取食品的,因此就会污染到内层中的食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粒粒出包装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粒粒出包装瓶,包括瓶身,上盖和下盖,所述的瓶身包括外筒体及位于中部位置的中心圆筒,以及连接外筒体和中心圆筒的环形斜面,环形斜面与外筒体的连接部高于环形斜面与中心圆筒的连接部,环形斜面与中心圆筒的连接部上方设置有一个入口,上盖安装在瓶身的上部,中部位置设置有圆孔,圆孔中心与中心圆筒的中心重合,上盖的圆周部设置有能自由翻盖的小叶盖,小叶盖与圆孔之间设置有凹窝,下盖安装在瓶身的下部,下盖的中部安装有塑胶弹簧,中心圆筒内安装有拉管,且拉管位于塑胶弹簧的上部,塑胶弹簧在自由状态时,能封住入口,拉管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一个斜面结构的盛放面,拉管的侧部对称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能与导轨槽配合沿中心圆筒的轴线运动,拉管上部安装有手拉环,拉管在按压使塑胶弹簧位于极限状态时,盛放面底于环形斜面。
所述的中心圆筒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轨槽。
所述的手拉环上设置有圆环形的拉环体。
所述的瓶身与上盖、下盖采用卡扣方式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中间拉管来实现食品的粒粒出功能,由于中间拉管的直径小,并位于瓶身中部,即使外部瓶身遇到外物冲击导致变形时,中间拉管受其影响很小,因此拉管的制造精度不需太高就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在拉管上取出食品的盛放面设置有斜面,当食品取出到上盖上面时,在此斜面的作用下,自动落入上盖的凹槽内,用户在取食品时,不会接触到拉管上的食品盛放面,不会造成对盒内其它食品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管取食品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管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瓶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管与下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管取食品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管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方包装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方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6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八合拳教学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电梯用便捷调节的扶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