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AMOLED显示屏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1406.5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7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赖耀升;江建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H01L27/32;G09F9/3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大国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amoled 显示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AMOLED显示屏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PI基板、电路驱动层、OLED层,OLED层上方设有多层薄膜封装层,所述多层薄膜封装层上方贴合有超薄玻璃层,超薄玻璃层上方镀有触控传感器层,触控传感器层上方贴合有圆偏光片,圆偏光片上方贴合有PET,PET上表面设有硬化抗污膜,或者将圆偏光片置于超薄玻璃层的下方,利用超薄玻璃作为保护层保护柔性AMOLED,在弯折时无折痕,其整体更薄,利于弯折,同时触控传感器位于超薄玻璃上,生产时良品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OLED显示屏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折叠AMOLED显示屏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从2019年开年以来,包括京东方等公司相继曝出了完全自研的可折叠的自发光的柔性屏幕。据网络消息,三星、华为、等公司也已经做出了相关的产品。中国联通甚至在官微中表示“折叠屏手机不远了!”
目前市面上发布的折叠屏手机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三星的Galaxy Fold,刚发布测试机,就被爆屏幕上出现各种问题。
折叠屏手机除了柔性OLED显示面板必须可折叠外,在整个手机显示屏中,玻璃盖板和面板层之间还需要有一些其他功能层,比如偏光片、触摸屏等,所有功能层厚度越厚越不利于折叠。目前市场上共有两种折叠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一种是三星的做法,在PI基板上镀电路驱动(LTPS-TFT),再镀OLED层(RGB-OLED),再是多层薄膜封装(TFE),再是触摸传感器,再是OCA粘贴圆偏光片,再是OCA粘贴塑料盖板(CPI),上面镀有硬化膜(Hard Coat),再是OCA粘贴PET,上面镀有硬化+抗污膜;第二种比第一种更多几层,在PI基板上镀电路驱动(LTPS-TFT),再镀OLED层(RGB-OLED),再是多层薄膜封装(TFE),再是OCA粘贴PET,上面有制作触控传感器,再是OCA粘贴圆偏光片,再是OCA粘贴塑料盖板(CPI),上面镀有硬化膜,再是OCA粘贴PET,上面镀有是硬化抗污膜。
对于第一种三星的方案,主要的缺点在于作为OLED层的保护层的CPI加上硬化膜后,虽然是可以弯折,但是弯折后会产生折痕,对于折叠屏幕非常不利。对于第二种方案因为增加了一层PET,并需要多一层OCA,导致厚度增加不少,而且同样也是使用CPI,会产生折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超薄玻璃作为保护层保护柔性AMOLED,在弯折时无折痕,其整体更薄,利于弯折,同时触控传感器位于超薄玻璃上,生产时良品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AMOLED显示屏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PI基板、电路驱动层、OLED层,OLED层上方设有多层薄膜封装层,所述多层薄膜封装层上方贴合有超薄玻璃层,超薄玻璃层上方镀有触控传感器层,触控传感器层上方贴合有圆偏光片,圆偏光片上方贴合有PET,PET上表面设有硬化抗污膜。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和第三光学胶层,超薄玻璃层与多层薄膜封装层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层贴合,圆偏光片与触控传感器层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层贴合,PET与圆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三光学胶层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PI基板的厚度为10-20微米,多层薄膜封装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和第三光学胶层的厚度均为30-60微米,超薄玻璃层的厚度为30-100微米,圆偏光片的厚度为100-150微米,PET的厚度为80-15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和第三光学胶层为OCR光学胶或OCA光学胶。
一种可折叠AMOLED显示屏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PI基板、电路驱动层、OLED层,OLED层上方设有多层薄膜封装层,所述多层薄膜封装层上方贴合有圆偏光片,所述圆偏光片上方贴合有超薄玻璃层,所述超薄玻璃层上方镀有触控传感器层,触控传感器层上方贴合有PET,PET上表面设有硬化抗污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14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质勘探用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维修的城市道路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