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3208.2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5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明;李芬;唐哲;孙海铭;于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1/20 | 分类号: | G01R1/20;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电路,包括:第一可调负载,与待测逆变器连接,用于模拟残余电流;第二可调负载,与待测逆变器连接,用于模拟生成突入电流;第一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第一可调负载和/或第二可调负载的第一测量电流;第二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第一可调负载和/或第二可调负载的第二测量电流,第一测量装置与第二测量装置的测量范围不同;选择开关电路,通过选择开关的动作选择第一可调负载和/或第二可调负载与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的连接关系;测试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一可调负载、第二可调负载在测试电路中的使能/切出。运用电阻串联串并联技术、电容并联技术实现了对于模拟残余电量的广范围生成,可以更好的模拟各种逆变器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测试电路。
背景技术
光伏逆变器的作用是将光伏组件阵列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直流功率转换成工频交流后,给用电设备供电,或者直接将工频电并网发电。由于光伏组件材料品质不断提高,其工作电压也不断提到,以提高光伏阵列功率传输效率。现在的光伏阵列国际最新标准规定的工作电压已经达到1500VDC,这个电压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规定的60VDC 人体安全电压。光伏变压器作为大功率的输变电设备,不仅应用在荒漠电站,也逐步普及到家庭,防过热和着火也是重要安全性法规要求。因此,国际标准对光伏逆变器给出了人身安全保护和财产保护的技术要求,要求在逆变器中加装残余电流监测断路器,在出现流经逆变器可接触件对地的残余电流,包括有突入电流的残余电流超过规定值后;流经逆变器导电件的残余电流达到着火危险界限值后;直流输入端对地绝缘电阻低于规定值后;人体接触电流超过标准规定值等情况下切断电路。
现有技术中,检测加装的逆变器残余电流监测断路器在各保护场景下的工作状态的工作时,通过单一测试器进行测试的方法,因各场景、设备的情况不同,多种电流范围负载不同、测量范围较广,并且测试中容易输出较大电流、电压导致设备损坏,不便于实际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通过单一电路结构设置,满足多较广的测试范围。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电路,包括:第一可调负载,与所述待测逆变器连接,用于模拟残余电流;第二可调负载,与所述待测逆变器连接,用于模拟生成突入电流;第一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第一可调负载和/或第二可调负载的第一测量电流;第二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第一可调负载和/或第二可调负载的第二测量电流,所述第一测量装置与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测量范围不同;选择开关电路,内置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一测试电路和所述第二测试电路连接,通过选择开关的动作选择所述第一可调负载和/或所述第二可调负载与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连接关系;测试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调负载、所述第二可调负载在测试电路中的使能/切出。
可选地,第一可调负载包括:第一子负载,其中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电阻单元,所述电阻单元包括一个数位电阻和与所述数位电阻按照档位顺序依次并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计数电阻,其中,不同所述电阻单元的位数电阻之间为常串联状态,所述位数电阻用于表征所述负载的电阻值的位数信息,所述计数电阻用于表征所述负载的电阻值在当前位数下的计数信息;至少第一档位开关,分别与所述计数电阻串联,且不同所述计数电阻对应的所述第一档位开关串联,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档位开关的开闭状态调整当前位数下的计数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调负载包括:第三可子负载,所述第三可调子负载包括第一滑动可调节负载。
可选地,所述第二可调负载包括:第二滑动可调节负载。
可选地,所述的测试电路还包括:接触电流模拟模块,通过与选择开关电路相连,通过选择开关的动作选择与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测试电路还包括:分析模块,至少与所述第一可调负载、第二可调负载、逆变器切断动作检测模块之一相连,对比所述切断信号与所述突入电流接入的时间,得到逆变器通断保护动作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3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芯
- 下一篇:一种下肢骨折恢复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