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4632.9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6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锴;肖勇;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90/00;A61B18/12;A61B18/14;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艾小倩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道 异物 导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包括内窥镜、导管及双帽,所述内窥镜与导管的一端通过双帽固定,所述内窥镜与导管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内窥镜和导管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块卡扣。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止血、放大内窥镜检查、异物取出、结肠镜筛查和提高观察困难部分的可视度,所述导管给内窥镜增加一个大孔道钳道,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消化道特别是胃内的血凝块等异物取出并同时进行相应的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诊疗的飞速发展,内镜下手术越来越活跃于临床;对应消化系统如肠、胃等粘膜因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会形成大量的血凝块影响手术视野且无法进行有效止血。目前应对胃内血凝块常用的方法是尽量让患者提前吐出,但是呕吐经常会诱发大出血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紧急情况下甚至只能依赖于开腹手术,在外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创面止血或缝合手术;开腹手术不仅创面大且恢复用时久,经济包括时间成本也非常之大,因为开腹手术为经皮有创治疗,住院时间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医疗资源。
目前市场上还会使用网篮等医疗器械来取出血凝块,但是因为内镜下取血凝块并非像外科那样直视下进行的,导致其取出效率特别低,无法达到预期的快速止血完成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包括内窥镜2、导管4及双帽1,所述内窥镜2与导管4的一端通过双帽1固定,所述内窥镜2与导管4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内窥镜2和导管4的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设有限位块卡扣301。
所述导管4的内径孔道为φ2.8mm~φ8mm。
优选地,所述导管4的内径孔道为φ8mm。
所述导管4材质为硅胶管。
所述限位块3至少一个。
所述内窥镜2内设内窥镜钳道201。
所述双帽1设有用于固定导管4及内窥镜2的两个通孔101。
所述双帽1与导管4为一体结构。
使用时,用双帽1将内窥镜2和导管4在远端连接绑定,所述内窥镜和导管中部通过一个以上的限位块3固定,导管近端连接吸引器。在正常的胃底ESD手术大出血后胃底形成大量的血凝块,此时需要用到此导管来协助快速去除血凝块,首先将退出体外的内窥镜与内径的导管双帽1连接,并且用限位块3固定好导管4与内窥镜2后将内窥镜送至指定位置,同时将止血钳或钛夹通过内窥镜钳道201送至指定创面处;将近端的导管与吸引器连接后立即进行血凝块吸引工作,当出血点暴露之后立刻利用预先送至创面的止血钳或钛夹将创面进行电凝或夹闭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针对消化道出血大量血凝块的清除,能够极大提高清除效率;
2、针对条长形异物,可以通过吸引自动取出,改良外表光滑异物、尖锐异物对消化道及消化内镜镜身的损伤;
3、本实用新型的双帽与导管的一体结构,绑定简单;
4、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止血、放大内窥镜检查、异物取出、结肠镜筛查和提高观察困难部分的可视度,导管给内窥镜增加一个大孔道钳道,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消化道特别是胃内的血凝块等异物取出并同时进行相应的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化道取异物导管装置中的导管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4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教育认证辅助系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稻谷谷冷机的吹风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