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端改进型宫腔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6264.1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9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苗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瑞超 |
主分类号: | A61B1/303 | 分类号: | A61B1/303;A61B1/06;A61B1/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端 改进型 宫腔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端改进型宫腔镜,包括新型外鞘及新型内鞘。外鞘前端环形外缘采用刀棱型结构可钝性、锐性分离内膜组织。外鞘可通过调整外鞘与内鞘衔接旋转结构后拉固定或前推固定,暴露或隐藏其内鞘。内鞘前端一侧采用刀棱型结构,刀棱型结构外凸高度由前向后逐渐降低,可通过调整方向、上下左右移动内鞘前端,钝性、锐性分离组织。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宫腔镜前端,使其具备钝性、锐性分离组织能力,有效地消除了现有宫腔镜操作器械需经操作通道进行宫腔操作治疗弊端,简化手术操作、提高了治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宫腔镜设备,尤其是一种宫腔镜检查设备。
背景技术
早期宫腔镜检查器械通常只包括镜体及外鞘(出入水通道),仅具备检查功能,无治疗作用。现有宫腔镜检查器械,例如,公告号为CN11061342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为CN2084475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均通过增加器械通道,使组织剪、组织钳、勾刀等操作器械经器械通道进入宫腔,具备了分离粘连、组织活检等功能。此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缺陷,镜体前端与器械通道出口临近、操作器械过于细、小,造成器械前端不易固定及定点治疗,操作不够灵活、对使用人员技术要求性高,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器械需频繁进出通道,易造成器械损坏、通道操作孔漏水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组织剪、活检钳等操作器械过于细、小,器械前端不易固定及定点治疗,操作不够灵活以及器械频繁进出通道易造成器械损坏、通道操作孔漏水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前端改进宫腔镜,通过宫腔镜前端的位置移动、方向调整,可钝性、锐性分离组织达到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宫腔镜前端,包括新型外鞘、新型内鞘及镜体。外鞘前端环形外缘采用刀棱型结构可钝性、锐性分离内膜组织。外鞘可通过调整外鞘与内鞘衔接旋转结构后拉固定或前推固定,暴露或隐藏内鞘。内鞘前端一侧采用刀棱型结构,刀棱型结构外凸高度由前向后逐渐降低,可锐性分离周边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宫腔镜前端,使其具备钝性、锐性分离组织能力,操作简单。有效地消除了现有宫腔镜操作器械需经操作通道进行宫腔操作治疗弊端,简化手术操作、提高了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宫腔镜头端正面示意图;
图3为外鞘与内鞘衔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宫腔镜镜体与内鞘组装后前端,2.外鞘外缘刀棱形切面,3.光源及镜体前端,4.内鞘前端一侧刀棱形切面,5.外鞘,6.内鞘,7.镜体,8.外鞘与内鞘衔接旋转结构,9.1号长方形挡板,10.2号长方形挡板,11.3号长方形挡板,12.4号长方形挡板,13.调解把柄14.出水口 15.出水口调解阀门 16.入水口 17.入水口调解阀门 18.光源连接结构,19.摄像采集镜头连接结构,20.出水通道前端,21.入水通道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包括光源及镜体7、内鞘6、外鞘5、外鞘与内鞘衔接旋转结构8,如图1、图2、图3所示。
宫腔镜治疗过程分为5个步骤:
一.连接器械。光源及镜体7插入内鞘6,内鞘插入外鞘5,调解并旋转把柄13使外鞘与内鞘衔接旋转结构8固定在1号长方形挡板9与2号长方形挡板10之间。连接光源18、镜头19及入水管道16。打开出入水阀门15、17,调解压力、排空管道气体,准备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瑞超,未经苗瑞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6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旋转海绵拖把配套的改进后的新工具
- 下一篇:一种焊网机用焊烟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