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面缺陷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7784.4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2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闫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密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2 | 分类号: | G01N21/8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何浩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缺陷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前后两侧的支架之间左侧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传送带;前侧的支架左侧设有伸缩机构;后侧的支架左侧设有电动升降杆;伸缩机构的上侧和电动升降杆的上端均连接有连接杆;前后两侧的连接杆之间固定有横板;横板的下表面固定于数个呈前后并列设置的一号CCD相机;一号CCD相机悬设在传送带的上方;适用不同大小的产品的表面缺陷检测,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一些产品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直接用人眼去检测和识别产品的表面缺陷,但是该种方法一方面存在以下的缺陷:首先,应用该方法的工作效率很低,不利于节约劳动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其次,由于人为的因素,特别是当需要对大批量的产品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容易产生眼部疲劳,从而出现对缺陷的错判、漏判等,检测的精确度不高,虽然市场上也出现通过CCD相机进行检测,但是并不能适用不同高度的产品,适用范围小,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适用不同大小的产品的表面缺陷检测,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架;前后两侧的支架通过连接板连接;它还包含传动机构、传送带、伸缩机构、电动升降杆、连接杆、横板、一号CCD相机、安装板、夹体机构和二号CCD相机;前后两侧的支架之间左侧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传送带;前侧的支架左侧设有伸缩机构;后侧的支架左侧设有电动升降杆;伸缩机构的上侧和电动升降杆的上端均连接有连接杆;前后两侧的连接杆之间固定有横板;横板的下表面固定于数个呈前后并列设置的一号CCD相机;一号CCD相机悬设在传送带的上方;电动升降杆的右方以及伸缩机构的右方均设有安装板;前后两侧的安装板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支架上;安装板上设有数个安装孔;安装板上设有数个夹体机构;夹体机构内夹设有二号CCD相机;夹体机构包含安装座、上夹体、下夹体和弹簧;安装座内中部设有固定板;安装座的左右两侧的凹槽内均设有弹簧;弹簧的内端固定在固定板上;上侧的弹簧的外端连接有上夹体;下侧的弹簧的外端连接有下夹体;上夹体和下夹体的内侧面均抵触设置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外侧面上的螺杆穿过安装孔后,与螺母旋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含电机、主动轴和从动轴;前侧的支架外侧通过电机安装板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前侧的支架后,与主动轴连接;主动轴的后端旋接在后侧的支架上;主动轴的右侧设有数个从动轴;从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旋接在前后两侧的支架上;传送带绕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带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带的右方设有斜板;斜板左侧的高度高于斜板右侧的高度;斜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支架内侧面上;斜板的右方设有接收板;接收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支架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机构由上杆体和下杆体构成;前侧的支架上表面上固定有下杆体;下杆体内活动设有上杆体;上杆体的外壁上的凸体活动设置在下杆体内壁上的通槽内;上杆体的上端固定在前侧的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孔包含一号安装孔和二号安装孔;一号安装孔设于二号安装孔的左侧;一号安装孔与二号安装孔呈上下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座的内侧面上设有封盖;上夹体和下夹体的内侧面均抵触设置在封盖上;二号CCD相机的内侧面抵触设置在封盖的外侧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适用不同大小的产品的表面缺陷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密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密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7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漏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盖双容器蓄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