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用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9713.8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凤妮;张宏云;尚梦;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凤妮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科用采集装置,包括防护顶盖,所述防护顶盖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固定开口,所述防护顶盖的顶端左侧开设有引流口,所述防护顶盖的底端内部活动安装有采集底罐,所述采集底罐的顶端开设有二次开口,所述固定开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扶手,所述旋转扶手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抽拉杆。该检验科用采集装置,固定开口能够在使用时固定连接上采集管,对采集管进行抽拉,将设备内部采集的体液进行抽取,有利于增加此采集装置的体液收集效果,避免出现传统情况下体液容易倾倒,影响装置实用性的问题,防护顶盖能够进行转动,通过需要旋转来将二次开口保持开放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用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每天承担包括病房、门急诊病人、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和动物标本的检测工作。检验科分组一般检验科按检查分组。
然而,现有的检验科的采集装置,在使用时其一般是敞开的,不能够很好的与需要采集的体液保持承接效果,造成使用效果下降,而且一般的采集装置也不便于将内部的液体倒出,影响采集装置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用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检验科的采集装置,在使用时其一般是敞开的,不能够很好的与需要采集的体液保持承接效果,造成使用效果下降,而且一般的采集装置也不便于将内部的液体倒出,影响采集装置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用采集装置,包括防护顶盖,所述防护顶盖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固定开口,所述防护顶盖的顶端左侧开设有引流口,所述防护顶盖的底端内部活动安装有采集底罐,所述采集底罐的顶端开设有二次开口,所述固定开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扶手,所述旋转扶手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抽取块,所述引流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导流器,所述活动导流器的内部中段开设有预留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检验科用采集装置,固定开口能够在使用时固定连接上采集管,对采集管进行抽拉,将设备内部采集的体液进行抽取,有利于增加此采集装置的体液收集效果,避免出现传统情况下体液容易倾倒,影响装置实用性的问题,防护顶盖能够进行转动,通过需要旋转来将二次开口保持开放效果,同时引流口也是相同的设计,在不需要引流的时候将防护顶盖旋转还能够保持此采集装置内部的密封性,保证内部采集体液的保存效果,抽取块能够向上保持采集管内部的真空效果,保证设备的体液正常采集,而且底端的锥形设计能够更好的帮助体液抽取保持便捷,活动导流器能够卡合安装在二次开口的上端,用来承接体液,帮助提高体液采集的效率,而且预留槽也能够引流,避免体液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集管正面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集底罐正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顶盖俯视结构图。
图中:1、防护顶盖;2、固定开口;3、引流口;4、二次开口;5、采集底罐;6、采集管;7、旋转扶手;8、抽拉杆;9、抽取块;10、活动导流器;11、预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凤妮,未经孙凤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9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