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1465.0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4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楚栓;冯丽;刘心语;周锐;刘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A61M5/178;A61M5/31;A61M5/32;A61M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5104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包括针头、转接件、注射针筒及真空采血管,转接件的一端与针头连接且另一端设置两个穿孔,两穿孔分别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注射针筒、真空采血管接通,从而实现了该注射器的双通道结构形式,不仅可采集静脉血以供临床试验检测,还可用于进行穴位注射,避免了对患者进行多次扎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此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卫生设备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射器。
背景技术
医生在进行自血穴位注射前常常需要抽取静脉血,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如此需要先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采血管,后采取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液用于穴位注射,过程繁琐,不利于操作。同时,反复抽取患者静脉血,不仅会使患者疼痛感增加,且采集时间过长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穴位注射阻力增加,局部易形成皮下血肿导致患者不适,治疗依从性下降。再者,不同穴位的注射深度不同,颈背部的腧穴需浅刺,四肢的腧穴可深刺。目前临床使用的针头一般是5ml常规注射器针头,其进针长度不易掌控,不利于初学者学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完成静脉血采集及穴位注射的注射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射器,包括针头;转接件,呈块状,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针头连接且另一端设置两个穿孔,各所述穿孔的一端与针头接通并另一端分别与一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上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注射针筒,所述注射针筒的乳头部与第一导管的尾端可拆卸插接;真空采血管,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尾端可拆卸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射器,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注射器,包括针头、转接件、注射针筒及真空采血管,转接件的一端与针头连接且另一端设置两个穿孔,两穿孔分别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注射针筒、真空采血管接通,从而实现了该注射器的双通道结构形式,不仅可采集静脉血以供临床试验检测,还可用于进行穴位注射,避免了对患者进行多次扎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尾端均安装有连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连接头均呈圆筒状并外侧壁上配置有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真空采血管与第二导管之间设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与第二导管上的连接头之间、注射针筒的乳头部与第一导管上的连接头之间均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头的针梗上设有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夹紧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第二导管靠近转接件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均为塑胶导管,两所述夹紧装置分别为固定在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上的夹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射针筒的容量为2ml或者5ml。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射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1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