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3122.8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4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明;魏奇科;张茂兰;刘小琬;孙伟;张金玺;陈秀玲;汪伟;解子强;陈添翼;谭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能 悬浮 碳纤维 复合 立体 生态 装置 | ||
1.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风能发电装置和用于除藻的紫外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包括能量转换主体,所述能量转换主体设于竖向杆的上端并通过竖向杆连接在生态浮床上,所述能量转换主体通过逆变器与下方的蓄电池电连接;在竖向上,能量转换主体与逆变器之间设有水平防护板以用于保护逆变器和蓄电池,水平防护板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所述生态浮床上还设有喷泉泵和食藻虫网框,所述喷泉泵的进水管管口低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抽水,喷泉泵的喷水口朝向远离蓄电池的方向;所述食藻虫网框连接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紫外线发射器和喷泉泵以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连接于食藻虫网框上,呈挂帘式结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的下端连接有防浮坠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泉泵设于生态浮床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防护板通过竖向杆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为呈环状的整体结构浮床,所述竖向杆和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为至少两组并沿周向均布设在生态浮床上,所有竖向杆和水平防护板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所有能量转换主体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的数量为若干,沿生态浮床周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生态浮床的外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风能悬浮式碳纤维复合立体生态浮床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由至少三个浮床单体组成,所有浮床单体呈周向均布设置,每个浮床单体上均设有喷泉泵、竖向杆以及其上端对应的能量转换主体,所有竖向杆和水平防护板相连以形成整体结构,所有能量转换主体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紫外线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位于浮床单体上位于远离蓄电池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31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悬浮式紫外碳纤维复合生态浮床除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波纹伸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