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8532.1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韩东伟;裴景民;侯永强;石永刚;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州市鲁光润滑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0;F23G7/06;B01D4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循环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加热炉、过滤装置、热交换装置、供油罐、碱性吸收器和活性炭吸收器,过滤装置一端安有空气进气管和尾气进气管,另一端连通加热炉,加热炉的底部通有供油罐,所述加热炉上端分别安装点火口和观察口,加热炉的尾气出口处连通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上表面安装变频风机,下表面安装换气口,所述热交换装置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器的顶部,碱性吸收器的另一端设有活性炭吸收器和抽风扇,所述活性炭吸收器呈U型。该系统通过加热炉燃烧后吸附处理不仅能有效的去除尾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且能对尾气中的烷烃组分实现有效的分离,使处理后的尾气完全达到排放标准,设备投资小,操作简单,安全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尾气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润滑油需求量也日益加大,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
在生产润滑油时会释放出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这时需要对有害气体进行净化以循环再利用,而目前所使用的尾气处理装置不能很好的将废气杂质进行吸附收集,处理尾气效率低,而且对尾气处理液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尾气处理成本较高,并且处理后尾气易回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加热炉燃烧及过滤装置、碱性吸收器和活性炭吸收器吸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尾气处理精度低、不达标排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加热炉、过滤装置、热交换装置、供油罐、碱性吸收器和活性炭吸收器,过滤装置上安装有空气进气管和尾气进气管,空气进气管和尾气进气管通过输气管与过滤网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连通加热炉,加热炉结构上外护钢板,内衬耐火层,中设保温层,加热炉的底部通有供油罐,供油罐通过供油管连通加热炉,所述供油管上安装抽油泵,所述加热炉上端分别安装点火口和观察口,加热炉的尾气出口处连通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上表面安装变频风机,下表面安装换气口,热交换装置表面还覆盖保温层,所述热交换装置出气管连接至所述碱性吸收器的顶部,碱性吸收器的另一端设有活性炭吸收器和抽风扇,所述活性炭吸收器呈U型。
优选的,过滤网分为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平行设置且靠近所述尾气进气管的过滤网的孔径大,远离所述尾气进气管的过滤网的孔径小。
优选的,所述碱性吸收器内盛装有碱性吸收液,所述输气管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碱性吸收器的底部但不接触池底。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装置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供油罐内设有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供油罐上还安装有流量计和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加热炉,尾气经初步过滤去除大颗粒物后进入加热炉加热燃烧去除大量有害气体,实现尾气处理后循环再利用,节能环保;
(2)设置碱性吸收器,采用酸碱中和的反应原理可将尾气中的酸性物质溶解在碱性溶液中,而活性炭吸附器可去除为其中的烷烃等有害物,从而使尾气达到排放要求;
(3)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配合使用保持加热炉内的温度和压力恒定,设备操作简单,便于拆卸和换液。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循环利用系统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州市鲁光润滑油有限公司,未经青州市鲁光润滑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8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