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氧水生产中的高效无组织排放气体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0909.2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9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祥;刘成福;贾辉;和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荣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C01B15/01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1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氧水 生产 中的 高效 组织 排放 气体 回收 系统 | ||
双氧水生产中的高效无组织排放气体回收系统,涉及双氧水生产工艺,包括多根无组织排放气收集管和一个无组织气体缓冲罐,多根无组织排放气收集管并联后与无组织气体缓冲罐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收系统还包括文丘里泵,文丘里泵的动力气源进口连接第二带压氧化尾气管的出口,文丘里泵的抽气口与所述无组织气体缓冲罐的气体出口相连,文丘里泵的气体出口连接到膨胀机组的膨胀端冷气体出口管上并连接尾气回收槽的进口。本实用新型投资成本低,不消耗电能,并且有利于重芳烃气体的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氧水生产工艺,尤其涉及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回收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大部分厂家没有对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但随着国家环保治理力度越来越大,大部分厂家开始进行技术改造,改造方向把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回收处理掉大部分溶剂后进行高空排放。一般新上的回收方案流程包含以下无组织排放气:氧化液储槽无组织排放气、再生液槽无组织排放气、工作液储槽无组织排放气、新鲜工作液储槽无组织排放气、一级真空机组无组织排放气、二级真空机组无组织排放气、配制真空泵无组织排放气及配制地下槽无组织排放气。有的厂家把双氧水污水处理的无组织排放气也进行回收送到密闭的微正压无组织气体缓冲罐,然后通过两台漩涡风机(一开一备)增压到20KPa左右(一般碳纤维吸附机组进口压力大约在10KPa左右)送到尾气吸附机组进口进行对重芳烃进行处理后高空排放。在这里还需要控制各个储槽压力保持正压状态,防止各个储槽正压液封受到破坏,外界空气进入储槽形成爆炸性气体,一般要在漩涡风机回路上设置调节阀控制尾气的抽出总量同时调节无组织气体缓冲罐为微负压状态。
目前现在各个双氧水厂家无组织排放气体回收方案的缺点:
1、本流程中需要增加两台漩涡风机,漩涡风机设置出口压力大约为20KPa,并且需要设置DN200(以年产10万吨27.5%装置计算)的调节阀一台;两台风机加上一台DN200调节阀,初始投资较大。
2、从漩涡风机送来的气体一般直接送到尾气吸附机组之前管道上(由于漩涡风机输送风量较少,风机的输出压力较低只能送到压力较低的尾气吸附机组之前管道上),没有经过再冷凝回收其中的溶剂直接进入尾气回收机组,不利于重芳烃气体的回收,影响尾气吸附机组的使用寿命。
3、漩涡风机噪音大,正常需要单台风机长期的运转,消耗大量的动力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氧水生产中的高效无组织排放气体回收系统,投资成本低,不消耗电能,并且有利于重芳烃气体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氧水生产中的高效无组织排放气体回收系统,包括多根无组织排放气收集管和一个无组织气体缓冲罐,多根无组织排放气收集管并联后与无组织气体缓冲罐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收系统还包括文丘里泵,文丘里泵的动力气源进口连接第二带压氧化尾气管的出口,文丘里泵的抽气口与所述无组织气体缓冲罐的气体出口相连,文丘里泵的气体出口连接到膨胀机组的膨胀端冷气体出口管上并连接尾气回收槽的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系统中仅需要增加一台小型文丘里泵,需要给文丘里泵的设置管道较细(通过计算年产10万吨(27.5%)装置需要DN100的管道就可以实现把无组织排放气抽走,通过阀门调节动力源进气量的多少控制抽气量的大小),总体投资较少。
2、从文丘里泵送来的气体直接进入膨胀机组膨胀端出口管内,与膨胀机组膨胀端出口低温尾气(温度为0-5℃)进行混合再经过尾气回收槽中的聚结除雾滤芯除去其中的大部分溶剂(重芳烃)再进入尾气回收机组,有利于减轻尾气回收机组回收负荷,利于重芳烃气体的回收。
3、本系统中一台小型文丘里泵不需要动力消耗,噪音小,设备结构简单且不易坏,管道细及阀门设置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荣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荣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0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硫塔及其托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极片材料通用的区域底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