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撞旋转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1615.1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8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施化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化阳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34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旋转 护栏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撞旋转护栏。所述新型防撞旋转护栏包括设置在路边地基内的多个空心立柱,所述空心立柱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路边地基的上方;多个第一旋动螺杆,多个所述第一旋动螺杆均螺纹安装在所述空心立柱上;两个下横梁,两个所述下横梁均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旋动螺杆上;两个上横梁,两个所述上横梁均设置在所述空心立柱的两侧;多个旋转桶,多个所述旋转桶分别转动安装在多个所述空心立柱上,所述旋转桶位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之间;两个端面固定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防撞旋转护栏具有防撞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降低经济损失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撞旋转护栏。
背景技术
公路护栏是半钢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撑的连续结构,车辆对其碰撞时吸收能量的作用,既不容易被撞毁,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功能。
但是,现有的一些公路护栏由于都是硬性的钢结构筑成,防撞性能较差,当车辆操作失误与护栏碰撞时,两者之间发生硬性碰撞,不仅使车辆发生严重撞损,还对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较大威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防撞旋转护栏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撞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降低经济损失的新型防撞旋转护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防撞旋转护栏包括:设置在路边地基内的多个空心立柱,所述空心立柱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路边地基的上方;多个第一旋动螺杆,多个所述第一旋动螺杆均螺纹安装在所述空心立柱上;两个下横梁,两个所述下横梁均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旋动螺杆上;两个上横梁,两个所述上横梁均设置在所述空心立柱的两侧;多个旋转桶,多个所述旋转桶分别转动安装在多个所述空心立柱上,所述旋转桶位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之间;两个端面固定头,两个所述端面固定头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下横梁及两个所述上横梁的同一端;多个盖帽,多个所述盖帽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空心立柱的顶端;多个回旋圈,多个所述回旋圈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旋转桶的底部,所述空心立柱贯穿所述回旋圈并与所述回旋圈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心立柱的顶端设为开口,所述空心立柱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旋动螺杆,两个所述第二旋动螺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上横梁内。
优选的,两个所述端面固定头均通过第三旋动螺杆分别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的内壁上均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Q235B碳素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动螺杆上螺纹套设有两个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下横梁相适配,所述第二旋动螺杆上螺纹套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上横梁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为Q235B碳素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空心立柱为Q345碳素钢制成,所述下横梁、上横梁和回旋圈均为Q235B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盖帽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旋转桶为EVA材质制成,所述旋转桶上贴有反光条。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防撞旋转护栏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撞旋转护栏,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设置,提高了下横梁和上横梁的强度,且本装置中旋转桶主要采用 EVA材质,具有极强的弹性且耐磨、抗化学物质腐蚀、抗紫外线老化、不易褪色与破损、使用寿命长特点,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在当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旋转式的旋转桶能够大大降低对人和车的伤害程度,一方面提高了碰撞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降低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防撞旋转护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化阳,未经施化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1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的电控装置和空调器
- 下一篇:智能投篮机器人及投篮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