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宇通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2632.7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3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卫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3/14;F24F11/89;F24F7/08;F24F13/02;F24F3/16;F24F11/56;F24F13/28;F24F110/50;F24F110/70;F24F110/65;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通风设备 | ||
1.一种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为地下建筑及设备用房通风的第一通风系统,以及地上建筑用的第二通风系统;
所述第一通风系统包括双向风机、连通双向风机与地下室内空间的风管和设于地下不同室内空间的对应的气体传感器,所述风管置于地下室内空间的端口处设有用于除湿的干燥层,所述干燥层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干燥板,干燥板与风管端口呈倾斜状态,所述气体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系统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的第一输出端与该室内的双向风机的控制端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气体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而控制双向风机的启停与转向;
所述第二通风系统包括排风机、送风机、连通排风机与室内空间的排风管、连通送风机与室内空间的送风管和设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排风机和送风机的控制端均与中央控制系统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系统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能够接收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控制排风机与送风机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就地控制系统,所述就地控制系统包括设于室内外的若干风机开关,各个风机开关与相邻的通风系统连接,风机开关用于控制对应风机的启停与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伸出室外的一端设有两根支管,其中一根为输入管,另一根为排出管,所述两根支管分别设于屋壁的不同侧面,且两根支管内均设有阀门,阀门的开闭与双向风机的转向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宇内设有厨房,所述厨房内的送风管、排风管的开口处设有油烟过滤器,且厨房内设有燃气浓度检测报警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宇通风设备还包括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的远程控制系统,所述远程控制系统包括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的远程控制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内设有过滤层,过滤层包括两块过滤板和置于过滤板间的活性炭层,所述过滤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活性炭层一侧的孔径小于远离活性炭层一侧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内设有与过滤层结构相同的副过滤层一,所述副过滤层一由边缘至中心而向室外凸起;
和/或所述送风管内设有与过滤层结构相同的副过滤层二,所述副过滤层二由边缘至中心而向室内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楼宇侧壁上的出风口和入风口,所述出风口距屋内地板高度不低于两米,所述入风口距屋内地板高度为1.2-1.4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系统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加湿器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系统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宇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的侧壁由室内向室外扩张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26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及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单手眼部雾化润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