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质基坑肥槽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3593.2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3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光;黄侦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俊光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基坑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土地质基坑肥槽加固结构,包括有基坑、结构外墙、喷锚护坡、灌注桩、肥槽填充层、钢筋混凝土板、换填土层;所述基坑中心修筑有结构外墙,结构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所述基坑顶面修筑有喷锚护坡,该喷锚护坡向外倾斜地锚固修筑在土体上,并向上延伸修筑至地面;所述基坑顶面中心设置有一排灌注桩,该灌注桩为微型钢管桩结构,且基坑与结构外墙之间的间隙还设有一排灌注桩;所述结构外墙外与基坑之间的间隙内通过灌注桩灌注浇筑有肥槽填充层,该肥槽填充层浇筑至基坑顶面以上3‑3.5m处,并在肥槽填充层顶面修筑有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顶面填充有换填土层,该换填土层填充至与地面平行处,并做面层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质基坑肥槽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大型建筑越来越多,深大基坑的修筑数量明显增加,而施工单位往往更关注结构本体的施工质量,而忽略了基坑回填的控制,导致肥槽内的管线容易因为各种沉降出现开裂、破坏等,严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这种情况在软土地质区域更常发生,大多数地基只考虑到了主体结构以下的加固,而忽略了周边基坑肥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软土地质基坑肥槽加固结构,该结构针对软土地质的深大基坑结构,对建筑主体结构外墙与基坑肥槽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的加固,结构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土地质基坑肥槽加固结构,包括有基坑、结构外墙、喷锚护坡、灌注桩、肥槽填充层、钢筋混凝土板、换填土层;所述基坑为修筑在地下的混凝土护坡桩结构,该基坑中心修筑有结构外墙,结构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所述基坑顶面修筑有喷锚护坡,该喷锚护坡向外倾斜地锚固修筑在土体上,并向上延伸修筑至地面;所述基坑顶面中心设置有一排灌注桩,该灌注桩为微型钢管桩结构,且基坑与结构外墙之间的间隙还设有一排灌注桩;所述结构外墙外与基坑之间的间隙内通过灌注桩灌注浇筑有肥槽填充层,该肥槽填充层浇筑至基坑顶面以上3-3.5m处,并在肥槽填充层顶面修筑有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顶面填充有换填土层,该换填土层填充至与地面平行处,并做面层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喷锚护坡与基坑顶面的水平角度为75°-80°。
作为优选,所述肥槽填充层灌注注浆水灰比为0.6,注浆体强度不小于M15。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为0.1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针对软土地质的深大基坑结构,对建筑主体结构外墙与基坑肥槽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的加固,结构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地基肥槽加固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基坑,2为结构外墙,3为喷锚护坡,4为灌注桩,5为肥槽填充层,6为钢筋混凝土板,7为换填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俊光,未经郑俊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3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