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3902.6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6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江晓兵;胡江涛;梁德;何嘉辉;唐晶晶;任辉;崔健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A61B90/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经皮椎弓根 螺钉 固定 手术 中切皮 手术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其包括刀杆、刀头以及孔道;刀头设于刀杆的一端,且刀头的远离刀杆的一端具有刀刃;孔道贯穿刀杆和刀头且孔道在刀杆的远离刀头的一端形成第一孔口,以及在刀头上形成第二孔口。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刀通过与穿刺导丝相配合,可使手术实施者以穿刺导丝为引导,准确地掌握切口的角度和深度,进而保证了皮缘的规整性,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
背景技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是微创脊柱外科中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在手术过程中,穿刺成功后需要切开皮肤及软组织,以方便置入上钉器。现有技术大多是采用常规的切皮手术刀,由于各人操作经验不同,因此无法很好的掌握切口的角度和深度,进而导致各切口皮缘不规整、或过长、或过短,影响术后的疤痕恢复,增加患者的创伤,而且可能需要反复操作才能切开软组织,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耽误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操作复杂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切入精准、安全可靠的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其包括:
刀杆;
刀头,设于所述刀杆的一端,所述刀头的远离所述刀杆的一端具有刀刃;
孔道,贯穿所述刀杆和所述刀头且所述孔道在所述刀杆的远离所述刀头的一端形成第一孔口,以及在所述刀头上形成第二孔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头的远离所述刀杆的一端为尖角,所述尖角的尖端为所述刀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头的厚度自与所述刀杆相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刀杆的一端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头的一个侧面平行于所述刀杆,另一个侧面相对于所述刀杆倾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孔口设于所述刀头的相对于所述刀杆倾斜的侧面且为长条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杆的表面具有刻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刀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头的宽度为10-2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刀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中切皮的手术刀包括刀杆、刀头以及孔道;刀头设于刀杆的一端,且刀头的远离刀杆的一端具有刀刃;孔道贯穿刀杆和刀头且孔道在刀杆的远离刀头的一端形成第一孔口,以及在刀头上形成第二孔口。在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当穿刺成功且置入导丝后,将导丝从手术刀的第一孔口穿入孔道内并从第二孔口穿出,然后推动手术刀,使之沿着导丝滑动,如此,刀头的刀刃切开皮肤及深筋膜,直至切到骨面,即可得到可置入上钉器的通道。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刀通过与穿刺导丝相配合,可使手术实施者以穿刺导丝为引导,准确地掌握切口的角度和深度,进而保证了皮缘的规整性,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术刀的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术刀的侧视图。
图中:1、刀杆;2、刀头;3、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3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处理后纵韧带的钩刀
- 下一篇:一种畜牧兽医专用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