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6702.6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6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王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领海挪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4 | 分类号: | B63C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1314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式气胀 救生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包括:充气式的筏底平台;罩设固定于筏底平台之上的顶篷组件,筏底平台与顶篷组件之间形成一气舱空间;以及设于筏底平台上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供驱动救生筏的移动以及转向。本实用新型通过设于筏底平台上的动力组件驱动筏底平台的移动以及转向,进而实现控制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移动以及转向,相较于现有的不自备动力的气胀救生筏,本申请的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能够在人员的操控下进行移动以及转向,避免了只能随波逐流,等待外力救援的困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安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
背景技术
救生艇和气胀式救生筏是目前水上安全领域使用最普遍的两种大型救生装备。救生艇为刚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航速,操纵性强。气胀式救生筏具有存储体积小、重量轻且柔性结构抗风浪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不自备动力,操纵性差,一旦被放到水上只能随波逐流,等待外力救援,通过船艇拖带才能航行至目标位置。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备动力、可操纵的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以解决现有的气胀救生筏不自备动力、操纵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包括:
充气式的筏底平台;
罩设固定于所述筏底平台之上的顶篷组件,所述筏底平台与顶篷组件之间形成一气舱空间;以及
设于所述筏底平台上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供驱动所述救生筏的移动以及转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于筏底平台上的动力组件驱动筏底平台的移动以及转向,进而实现控制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移动以及转向,相较于现有的不自备动力的气胀救生筏,本申请的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能够在人员的操控下进行移动以及转向,避免了只能随波逐流,等待外力救援的困境。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救生筏艏部和艉部的所述筏底平台的两侧设置的电动马达以及安装于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轴上且位于所述筏底平台下方的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位于所述救生筏艏部的所述筏底平台上的控制台;
所述控制台电连接所述电动马达以及推进器,通过所述控制台控制所述电动马达以及推进器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筏底平台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筏底平台之下的充气式的若干个加强柱。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篷组件包括罩设固定于所述筏底平台的顶篷布、横向设于所述顶篷布上的若干个横向支撑柱,以及纵向设于上所述顶篷布上且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支撑柱的若干个纵向支撑柱,横向支撑柱和纵向支撑柱为充气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篷布包括位于所述救生筏艏部的艏部顶篷布、位于所述救生筏中部的至少一个的中部顶篷布以及位于所述救生筏艉部的艉部顶篷布;
所述艏部顶篷布、所述中部顶篷布以及所述艉部顶篷布依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艏部顶篷布、所述艉部顶篷布以及所述中部顶篷布的两侧面均设有窗口。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靠近所述艏部顶篷布的所述中部顶篷布设有前登乘口。
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式气胀救生筏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艉部顶篷布设有后登乘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领海挪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领海挪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67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对夹升降式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绘画艺术品专用包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