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度可调节穿刺针、穿刺针角度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14266.7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9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卢佳庆;姜建威;王均干;常军;侯海燕;吴清华;殷允娟;乔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32229 | 代理人: | 邵骅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调节 刺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角度可调节穿刺针,包括外壳、旋转头部和穿刺针本体;外壳为中空结构,头部具有与水平方向相倾斜的导槽;旋转头部为中空结构,呈折角状,尾部活动插入外壳头部的导槽内;旋转头部的尾部连接一韧性中空管;韧性中空管尾部和/或外壳上具有旋转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带动旋转头部在导槽内和外壳相对旋转。还公开了穿刺针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整穿刺针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具有刚度更好的针体,人体长轴和矢状轴两个维度方向可控的穿刺头部,可精准调控针头方向,大大提高穿刺准确度,缩短手术难度及时间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肝脏门静脉分流术中,通过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使用的角度可调节穿刺针、穿刺针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血液循环中,流入食道、胃及肠的动脉血经过氧气及营养物质的交换流出时即为静脉血,经肠系膜静脉汇集为肝门静脉流入肝脏进行蛋白质,糖类的合成、解毒、而后经肝静脉流出至腔静脉。当肝硬化发生时,肝功能极度受损,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代谢回流入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食道及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
现阶段主要治疗原则即通过手术在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建立通路,直接分流一部分血液,减弱肝脏代谢负担,并减弱门静脉压力,降低食管静脉等曲张破裂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由于大多数中晚期肝硬化患者体质指数较差,不能耐受外科开腹手术,现行最佳方案即介入微创术,用长钢制穿刺针从颈静脉入到达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而后向门静脉穿刺,扩张建立通路并植入支架。但此种方法因穿刺方向不可控,针材质较软,不可引导等原因,手术耗时较长,难度大,成功率低,病人常需耐受几十针方可成功穿入门静脉,国内仅有大型三甲医院可开展,这些原因阻碍了很多肝硬化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得到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穿刺针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穿刺角度的角度可调节穿刺针、穿刺针角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角度可调节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旋转头部和穿刺针本体;
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头部具有与水平方向相倾斜的导槽;
所述旋转头部为中空结构,呈折角状,尾部活动插入所述外壳头部的导槽内;所述旋转头部的尾部连接一韧性中空管,所述韧性中空管穿入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所述韧性中空管尾部和/或外壳上具有旋转控制装置,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带动所述旋转头部在所述导槽内和外壳相对旋转;
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体头部和所述针体头部连接的导丝,所述穿刺针本体在所述韧性中空管和旋转头部的中空腔体内被导向。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控制装置为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上设置有角度刻度。
其进一步特征还在于:所述韧性中空管为硅胶灌注的具有多层钢丝层的复合管。
优选的:所述钢丝层包括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钢丝层和一层交叉编织钢丝层。
所述韧性中空管外表面涂覆有特氟龙涂层。
穿刺针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一端的穿刺针支架、外壳调整支架、和旋转头部调整支架;所述外壳调整支架和旋转头部调整支架底部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韧性中空管尾部和外壳上的齿轮相匹配,用于驱动齿轮旋转。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后部连接有旋转手柄。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水平仪,所述底板四角设置有水平调整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4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床检验抽血专用工作桌
- 下一篇:一种公共交通客流需求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