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特殊作业工具装备的防拆射频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17857.X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5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施富强;王自力;邓利民;袁凡雨;彭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安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刘冬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殊 作业 工具 装备 射频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特殊作业工具装备的防拆射频识别装置,包括防拆射频识别组件和旋转手柄,防拆射频识别组件包括射频识别标签、防拆装置主体、内凹圆柱体容器、内压锤和卡箍带,通过旋转手柄卡住防拆射频识别组件进行转动而将卡箍带锁住,起到防止卡箍松脱的作用,卡箍可根据安装的工具装置大小形状进行调整,且一旦安装便不可拆卸,射频识别标签部件与防拆卡箍相连,其由不产生电磁波反射、屏蔽及不发火的材料制成制作凹状圆形容器内,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内置于相应矩形方槽内,上方由透明材料填充,形成防水、防潮的标签,射频识别组件与特殊作业中使用的工具装备形成不可拆除的部分,固定牢固,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出现丢失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作业工作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特殊作业工具装备的防拆射频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截止2019年5月,全国共发生290起较大及以上危险化学品(化工)事故,因特殊作业不规范导致的事故比例占53%以上,因此,加强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作业开始前,该进入现场的作业、检测及应急设备缺一不可,保障“防、抗、救”完整统一;作业结束后,该带走的设备一件不落,不留安全隐患的尾巴。
无源射频识别标签是通过接受射频识别设备传输来的微波信号,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取能量来对自身短暂供电,从而完成信息交换,因为省去了供电系统,所以更适合应用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另外,无源射频识别产品的体积可以达到厘米量级甚至更小,还具备自身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同时,随着NFC等各项智能技术在防爆手机的逐渐普及,每个用户的防爆手机都能成为最尖端的射频识别设备。
目前,还未见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特殊作业过程中作业、检测及应急工具装备的安全管理的相关报道。虽然,已有各类射频识别签的设计,但大部分仅仅为一个标签,往往采用吸贴、黏贴等方式,并未与实物进行不可拆除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丢失、贴错等现象;部分标签与实物设计在实物本体,未全面考虑相关材质对射频识别效果的影响,且使用对象单一,普适性差,无法扩展应用到八大特殊作业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所有工具装置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殊作业工具装备的防拆射频识别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特殊作业过程中,作业、检测及应急设备的安全管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特殊作业工具装备的防拆射频识别装置,其包括防拆射频识别组件,防拆射频识别组件包括防拆装置主体、射频识别标签、内凹圆柱体容器、内压锤和卡箍带,射频识别标签连接至防拆装置主体,防拆装置主体设置有内压腔且顶部开口,开口处口径小于内压锤底端的外径,防拆装置主体设置有穿过两侧的卡箍口,卡箍口连通内压腔且位于内压腔的底部,卡箍带的一端连接至防拆装置主体外,卡箍带的另一端穿过卡箍口并形成卡箍,卡箍大小通过卡箍带穿过卡箍口的距离来调节,内压锤置于内压腔内且相对于防拆装置主体可在内压腔内移动,内压锤置于内压腔底部时压住卡箍带,以将卡箍带锁死防拆。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压锤底端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内压腔的腔壁设置有内螺纹,内压锤通过旋转的方式与防拆装置主体匹配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内压锤的底部设置有细微锯齿,卡箍带设置有卡纹,内压锤移动压住卡箍带时,细微锯齿将卡纹卡住,以防止卡箍带抽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拆装置主体内的螺纹底部距卡箍口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内压锤的高度,内压腔的深度的大于内压锤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内凹圆柱体容器和安装环,安装环连接至内凹圆柱体容器,内凹圆柱体容器设置有向内凹设的卡槽,无源射频识别卡置入卡槽内卡紧并使用透明填充物将无源射频识别卡封在内凹圆柱体容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安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安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7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质量轻的新型发光字
- 下一篇:自动售货机门锁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