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18612.9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7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早晨纳米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66 | 分类号: | A61F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万双艳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控制 智能 支架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包括管鞘以及套设在管鞘前端的导丝和导管,管鞘后端与连接轴通过连接阀固定连接,连接轴后端与旋转座螺纹连接,旋转座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操控电脑与CT扫描仪相连并与伺服电机通过第二PLC相连。上述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精度高、小巧灵活、易于控制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应用于血管支架传送、靶向治疗、血管造影、血管修复技术等领域,其目的在于通过从外周动脉插入的一根导管,把支架送到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或治疗。
目前支架(全称为血管内壁支撑器)已成为PCI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支架物理支撑以维持术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同时减少损伤修复影响,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防止血管收窄。支架一般采用特殊的合金,制成不同结构的圆筒形,经导管植入于血管狭窄病变处,通过球囊过账,保持血流通畅,增大灌流。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中,随着相关病例的不断上升,手术总数和器械市场不断扩张,目前血管支架总需求提高,然而,现有的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存在精度低、结构复杂、运动控制过程繁琐的缺陷,在对导管进行推拉、回转(捻转)时,造成导管弯折闭塞、导管断裂或者无法拔出;在务管内操作时,导管前端可能对务管壁造成损伤,容易引起冠状动脉解离、穿孔、破裂、损伤。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精度高、小巧灵活、易于控制和适用范围广的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具有精度高、小巧灵活、易于控制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支架输送装置,包括管鞘以及套设在管鞘前端的导丝和导管,管鞘后端与连接轴通过连接阀固定连接,连接轴后端与旋转座螺纹连接,旋转座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操控电脑与CT扫描仪相连并与伺服电机通过第二PLC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旋转轴,旋转轴前端与连接轴同轴固定连接,旋转轴后端与旋转座螺纹连接。
优选地,旋转轴后端套在旋转座中,旋转轴后端外侧设有外螺纹,旋转座内侧设有内螺纹。
优选地,旋转轴设于底座上侧,底座设有支撑定位旋转轴的轴套。
优选地,底座还设有润滑并支撑定位旋转轴的滚珠。
优选地,连接阀设有锁紧阀,操控电脑与锁紧阀通过第一PLC相连。
优选地,旋转座与伺服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以实现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旋转座与伺服电机通过传动齿轮以实现齿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管鞘设有对应于导丝的运动的导丝锁紧按钮。
优选地,管鞘设有对应于导管的运动的导管锁紧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早晨纳米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早晨纳米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8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