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红茶凋萎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0220.6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5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筠连县迎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汪林 |
地址: | 64525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红茶 凋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红茶凋萎机包括支撑部、凋萎部;所述支撑部包括遮盖顶棚、支撑杆,所述凋萎部包括凋萎室、转筒以及旋转轴,所述凋萎室通过嵌入装置固定所述转筒内;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凋萎室包括凋萎管、干燥管以及热气回收管;所述凋萎管与所述干燥管以及所述干燥管与所述热气回收管之间通过多根出气管连接;所述热气回收管与所述凋萎管分别通过回收管、输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凋萎室嵌入到转筒,旋转轴带动转筒,实现受热均匀;限定凹坑内的筛孔的直径,实现热量循环;利用旋转电机、步进电机,实现加热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制备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红茶凋萎机。
背景技术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同时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因此在红茶的萎凋阶段,控制凋萎时候温度、湿度以及光强至关重要。
如发明为一种新型茶叶专用凋萎装置(CN201720940369.X),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专用凋萎装置,包括机架组件、加热筒、物料筒和驱动机构,所述加热筒设置于机架组件上,所述物料筒通过驱动机构同轴设置于加热筒内,使物料筒在加热筒内旋转;其中,所述加热筒一端设置封闭盖,封闭盖上同轴设置一根气管,所述气管伸入加热筒内,另一端设置筒盖,筒盖的上部设置与物料筒动配合的进料口,下部设置物料筒间隙配合的排料口,所述物料筒的一端设置拦料板,拦料板上设置与进料口动配合的进料孔,所述物料筒同轴设置与气管动配合的套管,套管上轴向设置数个隔板,物料筒的筒壁上设置扇料板。虽然采用了加热筒的设计,但是由于加热茶叶后蒸汽容易在筒内游动,使茶叶受加热筒加热的同时受到蒸汽的加热,进而使加热不均匀,尤其针对红茶,需要均匀的受热,不然易导致红茶出现浅色色斑甚至褪色;同时加热筒加热后热量无法循环使用,因此存在很大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热量循环的高效红茶凋萎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效红茶凋萎机,包括支撑部、凋萎部;所述的支撑部包括遮盖顶棚、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相对遮盖顶棚的中心线的竖直面对称设置在遮盖顶棚的底端;
所述的凋萎部包括凋萎室、转筒以及旋转轴,所述的凋萎室嵌入所述的转筒内,并通过嵌入装置固定;所述的旋转轴一端与所述的转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杆滑动连接;
所述的凋萎室包括凋萎管、干燥管以及热气回收管;所述的凋萎管与所述的干燥管以及热气回收管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的凋萎管与所述的干燥管之间通过多根出气管连接,所述的干燥管与所述的热气回收管之间通过多根出气管连接;所述的热气回收管一端与所述的凋萎管的一端通过回收管连接,所述的热气回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凋萎管的另一端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的凋萎管在所述的回收管与所述的输气管的进气端上方设有送气管。
优选的,为了使红茶叶受热均匀,同时不堵塞加热通道;所述的凋萎管内壁设有多个凹坑,所述的凹坑曲度最大处与所述的出气管连接,并在连接处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的筛孔的孔径远小于茶叶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利用凹坑的设计,同时限定凹坑内的筛孔的直径,进而使茶叶热风干燥的同时,不易堵塞加热通道,同时将加热产生的蒸汽带入干燥管内干燥,干燥后的热气经过热气回收管返回到凋萎管内,进而实现热量循环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筠连县迎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筠连县迎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0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