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0288.4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0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华;李笑雨;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晓红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主动脉 分叉 型覆膜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包括第一端用于植于腹主动脉、第二端用以植于第一侧髂动脉的第一支架模块和与所述第一支架模块配合连接用于植于第二侧髂动脉的第二支架模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符合腹主动脉和双侧髂动脉的结构,符合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的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可以更好的处理腹主动脉分叉处的狭窄和闭塞病变,满足应用微创腔内的治疗方法同时治疗腹主动脉末端及双侧髂动脉起始处的病变,提高了手术的便利性,降低了手术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腹主动分叉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传统外科治疗方法是开腹进行腹主动脉-髂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腹主动脉-髂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最大缺陷就是创伤大,需要全麻且开腹手术,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高。目前治疗腹主动分叉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微创腔内治疗方法是于腹主动脉末端及双侧髂动脉内植入对吻支架。对吻支架植入治疗方法的缺陷在于没有适合腹主动脉直径的支架,将两条适合髂动脉直径的支架并行于腹主动脉内,不适合腹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液动力学,远期通畅率低,且不能进行日后腔内治疗的翻山操作,为二期处理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带来隐患。
因此,如何提高腹主动脉-髂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手术便利性并降低手术隐患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该覆膜支架符合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的解剖结果及血液动力学,提高腹主动脉-髂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的手术便利性并降低手术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包括第一端用于植于腹主动脉、第二端用以植于第一侧髂动脉的第一支架模块和与所述第一支架模块配合连接用于植于第二侧髂动脉的第二支架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模块的第一端为等径设置的腹主动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模块的第二端为等径设置的第一髂动脉支架,所述第一髂动脉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模块的直径之和与所腹主动脉支架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二支架模块和所述第一髂动脉支架设于所述腹主动脉支架的同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髂动脉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模块的直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腹主动脉支架与所述第一髂动脉支架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架模块设有相互配合的重叠组装区,所述重叠组装区设有定位机构。
可选地,所述腹主动脉支架用以植于腹主动脉的长度为40~6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髂动脉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模块的长度相等且均为60~8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模块和所述第二支架模块均包括支架骨架和设于所述支架骨架外表面的覆膜。
可选地,所述支架骨架为镍钛合金支架,所述覆膜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覆膜。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模块和第二支架模块,第二支架模块和第一支架模块的第二端相对第一支架模块的第一端行程分块或者说分叉式设计,第一支架模块的第一端能够植于腹主动脉的末端。第一支架模块的第二端则能够植于连接腹主动脉末端的第一侧髂动脉的始端,直径满足腹主动脉的需求,第二支架模块则能够配合连接第一支架模块,能够植于连接腹主动脉末端的第二侧髂动脉的始端。通过上述模块式腹主动脉分叉型覆膜支架的分叉式设计,符合腹主动脉分叉处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提高血液通畅率,进而提高了腹主动脉分叉处的手术便利性,降低了后期动脉病变带来的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0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汽车排气阀的主动降噪装置
- 下一篇:消化内科护理专用流食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