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移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0362.2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8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丹 |
主分类号: | B41F17/00 | 分类号: | B41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印领域,公开了一种手动移印装置,通过设置移印头、移印杆和移印台,可以实现手动移印的功能,可靠性强,不受电力限制。通过设置底座,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实现快速便捷地取用或收纳。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移印装置。
背景技术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指的是承印物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如仪器、电气零件、玩具等),使用铜或钢凹版,经由硅橡胶铸成半球面形的移印头,以此压向版面将油墨转印至承印物上完成转移印刷的方式。它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像,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例如手机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就是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可采用移印的方式完成。
移印的工艺十分简单,采用钢(或者铜、热塑型塑料)凹版,利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移印头,将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头的表面,然后压印在待印刷对象的表面。移印工艺是80年代传到中国的特种印刷技术,由于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所以得到快速推广。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以电子、塑胶、礼品、玩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作为主要的装饰方式更是得到超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在上述行业的应用分别达到27%、64%、51%、66%。可见,移印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现在市场上所使用的移印设备大多集成多重功能与一体,并采用电力驱动。虽然方便使用,但对于低利润的小型厂商而言设备价格过于昂贵、难以负担。且在电力供应不稳定的地区,电动设备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移印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动移印装置,包括移印头、移印杆及移印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印头包括安装盘及外部移印胶头,所述安装盘由上大下小的两个圆柱体组成,所述安装盘上对称形成有两个圆形槽,所述外部移印胶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盘的底端,所述移印头通过两个所述圆形槽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移印杆上;
所述移印杆包括旋转部、卡扣部及连接杆,所述旋转部的一端形成有旋转把手,所述卡扣部成“U”字型,所述卡扣部的开口端向内形成有两个圆锥体,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卡扣部连接,所述移印杆通过所述旋转部与所述移印台铰接;
所述移印台包括印花座、取料座及铰接座,所述印花座及所述取料座均为棱柱体,且分别位于所述铰接座的左右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印台沿竖直方向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为铸铁材质、框架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四根立柱的底端分别安装有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均为不锈钢材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印花座及所述取料座的顶端均形成有碗状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印花座及所述取料座均为空心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上包裹有胶套,所述胶套上形成有防滑凸纹。
通过设置移印头、移印杆和移印台,可以实现手动移印的功能,可靠性强,不受电力限制。通过设置底座,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实现快速便捷地取用或收纳。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印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印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印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丹,未经邓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0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粗氩提纯的装置
- 下一篇:简易股动脉介入术后固定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