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0886.1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9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广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州鼎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00 | 分类号: | H02S40/00;H02S40/10;E04B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富丽娟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阵列 采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采集系统,通过由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组成的防风墙能对防风系统提供足够的物理强度,同时在填充墙面内置的疏导风结构采用导风的方式,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风引导从其他地方排出,既降低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压力,又对太阳能板阵列进行了保护,将外墙面设置为弧形面,并且搭配特有结构的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通过设置导流槽和蓄液槽能够对降雨产生的积液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存储在蓄液槽内,从而实现降低太阳能板阵列表面的积液量,延长太阳能板阵列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对进入蓄液槽内的积液进行过滤,提高从导流槽进入蓄液槽内积液的清洁度,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板又指太阳能光伏板,其通过接收太阳能利用光电效应,将一部分太阳辐射转换成电能,并输送至存储结构进行存储,而太阳能板阵列则是将多组太阳能板并排铺设组成阵列通过增加太阳能板数量来增加采集的电能,在设置实施太阳能板阵列时需要考虑防风,由于太阳能板往往面积较大易受风影响,同时实施太阳能板阵列时需要考虑降雨时排水,如果无法将降雨时汇聚的积液进行排出,会大幅度降低太阳能板阵列的支撑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实施太阳能板阵列采集太阳能的方案中,较难实现防风或防风系统结构过于复杂,且未考虑降雨时排水,如果无法将降雨时汇聚的积液进行排出,会大幅度降低太阳能板阵列的支撑架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采集系统。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采集系统包括防风组件和排雨组件,防风组件包括防风墙和连接柱,防风墙设于太阳能板阵列四周,且相邻的防风墙通过连接柱连接,防风墙包括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外墙面、填充墙面和内墙面均设于固定座上,填充墙面位于外墙面和内墙面之间,填充墙面内设置有疏导风结构,外墙面远离太阳能板阵列,外墙面远离填充墙面的一面为弧形,且朝向远离填充墙面的方向向外凸出,外墙面表面设置有导风槽,内墙面靠近太阳能板阵列,固定座与地面连接,太阳能板阵列包括太阳能板和太阳能板支撑架,排雨组件包括导流槽、过滤机构和蓄液槽,导流槽设于太阳能板支撑架的下方,太阳能板支撑架上的太阳能板表面积液能流入导流槽内,过滤机构设于导流槽内,过滤机构底部与输液管的一端连接,输液管的另一端与蓄液槽连接,蓄液槽位于太阳能板支撑架下方。
进一步的,疏导风结构包括导风腔、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出风管,导风腔设于填充墙面内,下进风管分别与导风腔的下部进风口和上进风管连接,下进风管穿过外墙面的下部,下进风管位于外墙面外的一端开口倾斜向上,上进风管穿过外墙面的上部,上进风管位于外墙面外的一端开口倾斜向下,出风管与导风腔的顶部出风口连接,出风管从填充墙面顶部穿出。
可选的,下进风管位于外墙面外的一端开口底部设置有第一挡风片,上进风管位于外墙面外的一端开口顶部设置有第二挡风片,下进风管位于外墙面外的一端开口和上进风管位于外墙面外的一端开口均为圆角矩形。
可选的,疏导风结构还包括辅助出风管,辅助出风管穿过内墙面的上部,辅助出风管与导风腔的上部出风口连接,防风墙的高度高于太阳能板阵列,辅助出风管位于防风墙外的一端开口倾斜向上。
进一步的,导风腔底部设置有排水口,且导风腔的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排水管从外墙面的下部穿出,且排水管位于下进风管的下方。
进一步的,排水管位于防风墙外的一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有堵头。
可选的,防风墙顶部为弧形,且防风墙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挡雨板,挡雨板罩于出风管上。
进一步的,太阳能板支撑架为三角结构,太阳能板铺设于太阳能板支撑架的斜面上,太阳能板顶部设置有输电线,导流槽设于太阳能板支撑架底部,且靠近太阳能板支撑架底部的锐角,相邻太阳能板支撑架并排设置,且过滤机构设于两太阳能板支撑架之间,导流槽由远离过滤机构的一侧朝向过滤机构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州鼎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林州鼎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0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广播电视工程电缆支撑装置
- 下一篇:数据中心用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