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3492.1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5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柳荣芳;尹万云;金仁才;胡为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G21/00;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刚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建筑 预制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锚固筋。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通过将预制构件的预制混凝土基体设置有凸部,一方面用作模板的连接面,另一方面增大了板缝的宽度,使得现浇混凝土比较容易进入凸部之间;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与预制混凝土基体一体成型的锚固筋和连接筋,浇入现浇混凝土后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预制构件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历程中,装配式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叠合楼板是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最多的技术。叠合楼板是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楼板构件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施工时预制楼板构件下面支撑有临时组件,同时可用做上部现浇混凝土的底模。
预制构件之间的板缝成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施工板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结构整体性效果,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且影响到下道抹灰工序的施工。安装标准规范现有预制楼板构件均只可做到50~80mm厚,用大量的现浇层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而且大量的现浇层混凝土需要时间进行凝固才能达到强度,所以拆模等待时间比较长。然后才能再对板缝处的浮浆进行清除、表面进行剔凿打磨等处理,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楼板构件之间只能通过大量的现浇层以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而存在施工周期长、整体性和强度质量差等问题,而提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锚固筋。
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
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筋,所述右连接筋与右锚固筋之间有高度差。
优选的,所述右连接筋的两端均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锚固筋。
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筋,所述左连接筋与左锚固筋之间有高度差。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筋的两端均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右锚固筋或左锚固筋的伸出端为倒钩结构。
优选的,所述右锚固筋倒钩与左连接筋高度匹配,所述左锚固筋与右连接筋高度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安装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预制构件的预制混凝土基体设置有凸部,一方面用作模板的连接面,另一方面增大了板缝的宽度,使得现浇混凝土比较容易进入凸部之间;
2、因凸部的存在,凸部上方板缝宽度大于凸部处板缝的宽度,即使有少许现浇混凝土未完全充实凸部之间的板缝也不会影响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
3、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与预制混凝土基体一体成型的锚固筋和连接筋,浇入现浇混凝土后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
4、在结构受力与结构整体性满足且力学条件允许下,所述现浇混凝土层超出预制构件的厚度可无限小且趋于零,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厚度与楼板整体厚度相等,提高楼板的整体强度、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3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PCB表面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小型果实采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