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及具有其的控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7076.9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卓鹏;卓宇轩;李培茂;滑夏华;袁儒正;张峰;项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宇轩 |
主分类号: | F24F9/00 | 分类号: | F24F9/00;F24F13/15 |
代理公司: | 江苏众联成律师事务所 32445 | 代理人: | 殷昭洋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装置 送风 具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及具有其的控尘装置,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包括柱状本体,柱状本体的外周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送风槽;出风框,出风框围设于送风槽的外周沿且垂直于送风槽的外周沿向外延伸;导风叶片,多个导风叶片沿出风框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出风框内,每个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与第一延伸段相连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向下延伸且与柱状本体的轴线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β,第二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向上延伸且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预设夹角γ,其中,20°≤β≤25°且20°≤γ≤2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的结构简单,产生的气流稳定、偏斜性小,可以实现控尘装置的体积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开放性或无法实施固定密封的粉尘源进行快速隔离与捕收的粉尘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及具有其的控尘装置。
背景技术
开放性尘源分尘源分散、数量大、排放总量大,所要求的捕收和净化装备多样。现存一类无法采用固定密封的粉尘源,粉尘向外扩散严重,极大的影响作业人员健康和生产车间洁净度,目前的还没有有效的技术进行快速隔离和捕收。
现有的粉尘隔离和捕收技术主要包括:通风橱式收尘技术、风幕隔尘技术、旋转风幕收尘技术等。
其中,通风橱式收尘技术,风流分布在通风橱的整个断面,通风橱边缘的收尘风速较小,具有的捕尘风速小,粉尘逃逸严重。这种收尘方式属于单一抽吸收尘,所需收尘风量大,收尘效率不高,粉尘向外逃逸严重。
风幕隔尘技术,主要采用射流风幕墙对单一的平面进行软密封,阻碍粉尘穿透平面空间,再配合抽吸气流,完成收尘。该方式常布置于能实施半封闭的产尘源,用于提高粉尘的捕收效率,但该种方式在风幕与固定边壁衔接部位常存在密封不严导致粉尘逃逸的现象。
旋转风幕收尘装置,是采用多个首尾相连的风幕发生器,形成封闭的风幕密封空间,隔离粉尘向外逃逸,再辅以抽吸气流,实施粉尘的快速转移而收集。该装置采用主动隔离与被动抽吸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形成旋转的抽吸气流,达到高效收尘的目的。但现有技术中由于偏斜性的射流风幕行程对固定平台的冲击,会扰乱风幕密封空间内气流的流动形式,进而使得风幕发生器性能不稳定、分散度高和偏斜性大的问题,影响捕收效率。而且,现有旋转风幕收尘装置的风幕发生装置体积较大,不适合对体积有严格限制的作业环境。此外,现有旋转风幕收尘装置整体尺寸通常为:1m×1m×1 m(长×宽×高),不能满足大尺寸体积收尘装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所述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的结构简单,产生的气流稳定、偏斜性小,可以实现控尘装置的体积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的控尘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控尘装置的送风柱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该中空结构的顶部开口适于与送风系统相连,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送风槽;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围设于所述送风槽的外周沿且垂直于所述送风槽的外周沿向外延伸;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框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所述出风框内,每个所述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延伸段相连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向下延伸且与所述柱状本体的轴线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β,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水平方向向上延伸且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预设夹角γ,其中,20°≤β≤25°且20°≤γ≤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宇轩,未经卓宇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7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节能防火电缆
- 下一篇:一种电力营销用宣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