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的物联网门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8465.3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4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润旭;陈平平;张志坚;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m32 联网 门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stm32的物联网门禁装置,包括外壳、摄像头和控制系统,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外壳上安装有显示器,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控制按钮和指纹感应区域,且控制按钮位于指纹感应区域一侧,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下方安装有语音装置,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语音装置下方,所述外壳一侧安装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安装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实现人脸技术,这样避免了门禁卡忘记携带,产生的不便,而且快速有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stm32的物联网门禁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2G、3G以及4G移动通信等技术,让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现有的物联网门禁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现有的物联网门禁装置的解锁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通过电磁卡来实现的,但是使用者容易忘记携带,这样就不能进入,使用不方便;
2、现有的物联网门禁装置的打开方式比较容易被不法分子获取,装置的安全性比较差;
3、现有的物联网门禁装置的固定结构比较复杂,装置的安装比较浪费时间,不利于进行维修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tm32的物联网门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stm32的物联网门禁装置,包括外壳、摄像头和控制系统,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外壳上安装有显示器,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控制按钮和指纹感应区域,且控制按钮位于指纹感应区域一侧,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下方安装有语音装置,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语音装置下方,所述外壳一侧安装有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背面安装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部安装有透音孔,第一壳体一侧安装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接口,且电源开关位于电源接口上方。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内部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有stm32控制芯片。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内部安装有电池,电池一侧安装有充电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一侧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件,固定件上安装有固定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安装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实现人脸技术,这样避免了门禁卡忘记携带,产生的不便,而且快速有效,通过在外壳上安装有控制按钮和指纹感应区域进行补充装置的功能性,避免在一个功能发生损坏的情况性,使用者依然可以通过门禁,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控制按钮可以通过密码进行通过门禁,指纹感应区域通过指纹进行验证,人脸和指纹是人身体上的,不需要刻意的携带,不需要担心发生丢失的情况,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因门禁卡制作简单而给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的问题,提高使用者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架上安装有支撑件,通过支撑件用于支撑装置,支撑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件,通过螺栓进行调节支撑件的角度,进行支撑装置,提高装置的可调节性,通过在固定件上安装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将装置安装在指定地方,提高装置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系统内安装有stm32控制芯片,stm32控制芯片是一种高效率,低耗能的精密芯片,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装置的目的,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和精密性,通过在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保护装置内部的安全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8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