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异形超导电缆绞体端部同心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8471.9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2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天军;曾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周春雷 |
地址: | 730900 甘肃省白银***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异形 超导 电缆 绞体端部 同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异形超导电缆绞体端部同心度的装置,包括超导电缆绞制机,所述超导电缆绞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水平设置绞体主轴,所述绞体主轴能够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回转,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绞体支撑座和第二绞体支撑座,所述第一绞体支撑座和第二绞体支撑座依次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绞体主轴由第一轴和第二轴两部分组成,所述第一轴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内设置芯棒固定杆,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目前的异形超导电缆绞制时绞体主轴端部及芯棒不同心,造成超导股线不能规则成型、受损以及电缆扭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导电缆绞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异形超导电缆绞体端部同心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超导电缆以其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的特点,在强调低碳经济发展的今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具有超导磁体的零电阻的特性,在处于超导状态时几乎不产生热,因此在不失超的情况下,可使电流很大而又不产生能量消耗,主要应用于高能物理领域以及其它领域磁体线圈的绕制。
目前,异型超导电缆是在特制的绞线设备上,通过将多根超导股线绞合在芯棒上,绞合形状逐步由圆形变为扁状,然后绞合的超导股线进入紧压装置紧压成型为异形扁状电缆。然而,由于现行的超导电缆绞制设备装配工艺的问题,设备绞体端部同心度不佳,在异型超导电缆绞制时,造成通过绞体端部的各超导股线不能同心绞合,同时固定在绞体端部的芯棒上下左右做周期性的摆动,摆动幅度在1-5mm,致使在绞合时,绞合在芯棒上的超导股线离开芯棒时也随着芯棒摆动而摆动,超导股线不能规则一致的进入紧压装置中,造成绞合的电缆不能规则成型,超导丝时有跳出、受损的现象,同时紧压成型的电缆易产生扭曲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异形超导电缆绞体端部同心度的装置,针对目前的异形超导电缆绞制时绞体主轴端部及芯棒不同心,造成超导股线不能规则成型、受损以及电缆扭曲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提高异形超导电缆绞体端部同心度的装置,包括超导电缆绞制机,所述超导电缆绞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水平设置绞体主轴,所述绞体主轴能够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回转,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绞体支撑座和第二绞体支撑座,所述第一绞体支撑座和第二绞体支撑座依次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绞体主轴由第一轴和第二轴两部分组成,所述第一轴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内设置芯棒固定杆,所述第一轴能够回转的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绞体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轴一端与放线绞体的转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轴另一端与第二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能够回转的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绞体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轴内部能够回转的配合安装芯棒座,所述芯棒座一端与所述芯棒固定杆一端通过万向活动连接组件相互连接,所述芯棒座另一端设置绞体端头,所述绞体端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绞体端头上轴向设置有中心孔,芯棒尾部插入所述中心孔之后与所述芯棒座一端配合连接,所述放线绞体上的超导股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绞体支撑座和第二绞体支撑座之后固定在所述芯棒外壁上,所述芯棒头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紧压轮,用于将所述超导股线压在所述芯棒外壁上。
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通过子母扣相互连接。
所述万向活动连接组件为万向连接轴。
所述第一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绞体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轴通过新增支撑座主轴轴承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绞体支撑座上,所述第二轴内部通过芯棒座轴承配合安装芯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84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