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2376.6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3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L15/04;B01D53/1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炉 热能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其有效回收热能,并且过滤净化退火炉本体排出的废气,提高实用性;包括退火炉本体,退火炉本体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底柱,退火炉本体的顶端右侧连通设置有上开口,退火炉本体的右端下方连通设置有多组进气孔;还包括第一导热管、固定环、第一连接杆、第二导热管和净化室,第一导热管的输入端与退火炉本体的上开口连接并相通,固定环固定套装在第一导热管上,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固定环的左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退火炉本体的右端连接,第一导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二导热管的输入端连接并相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是一种用于退火炉热能回收的辅助装置,其在退火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包括退火炉本体,退火炉本体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底柱,退火炉本体的顶端右侧连通设置有上开口,退火炉本体的右端下方连通设置有多组进气孔;现有的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使用时,通过退火炉本体对工件进行退火作业即可;现有的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使用中发现,退火炉本体在工作中通过上开口排出带热较高热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中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白白浪费,并且废气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回收热能,并且过滤净化退火炉本体排出的废气,提高实用性的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包括退火炉本体,退火炉本体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底柱,退火炉本体的顶端右侧连通设置有上开口,退火炉本体的右端下方连通设置有多组进气孔;还包括第一导热管、固定环、第一连接杆、第二导热管和净化室,第一导热管的输入端与退火炉本体的上开口连接并相通,固定环固定套装在第一导热管上,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固定环的左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退火炉本体的右端连接,第一导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二导热管的输入端连接并相通,净化室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支杆,净化室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第二导热管的输出端穿过净化室的顶端左侧并伸入至净化室的工作腔内,工作腔的顶端右侧设置有进液口,并且进液口与工作腔相通,工作腔的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排气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螺栓,净化室进液口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通过螺栓与净化室的顶端右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杆,连接板的顶端与第二导热管连接,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保护网,保护网固定罩装在排气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四组底座,四组底座分别安装在四组支杆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退火炉本体的左端上侧设置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退火炉本体的左端设置有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把手,把手的底端与密封盖的顶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退火炉本体通过上开口排出带热较高热量的废气通过第一导热管进入到第二导热管内,利用热量带动第二导热管发热,从而对经过退火炉本体多组进气孔向退火炉本体内流入的空气进行预加热,有效提高退火炉本体的工作效率,实现热能回收,然后关闭开关阀,通过净化室的进液口向净化室的工作腔内倒入吸附剂,之后通过废气通过第二导热管进入到净化室工作腔内的吸附剂中,之后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吸附剂所吸附分解,经过净化后的气体则通过排气管排出即可,从而能够有效回收热能,并且过滤净化退火炉本体排出的废气,提高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2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