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4113.9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2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霍花;王琪;谢梦琦;樊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琪;霍花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016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椎板回植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属临床医学之骨外科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椎板的能够回植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其长、宽、均有设定;固定板纵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为实性结构,宽度与开槽大小匹配,其高度与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两支撑模块之间为中空结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左右侧贯通,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植骨槽;在固定板上、位于支撑模块及植骨槽的两侧设有螺钉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椎板切除造成的较大创伤,及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丧失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固定板可3D打印制作,根据个体参数设定,实现“私人定制”,以更加解剖、贴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临床医学之骨外科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椎板的能够回植的固定板。
背景技术
腰椎管内占位,如椎管内硬膜下或硬膜外神经鞘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需要手术切除。在切除该类占位时,目前常采用占位节段全椎板切除,或占位节段全椎板及上下节段的部分椎板切除,以充分显露占位部位。椎板切除后,局部硬膜外露,术后可能发生瘢痕粘连,甚至出现神经压迫症状;而且若占位复发需二次手术,增生粘连的瘢痕会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丧失,其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随之丧失,后期有出现腰椎不稳或局部后凸畸形可能。占位切除之后椎板回植则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目前尚无椎板回植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目的在于避免椎板切除造成的较大创伤,及椎板切除后腰椎后柱连续性丧失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为一个长方形平面结构,其上下长10~15mm,左右宽4~8mm,厚1~2mm;固定板纵向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为实性结构,宽度与开槽大小匹配,上下径1-2mm,其高度与人体椎板上下缘的厚度相当;两支撑模块之间为中空结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左右侧为贯通的通孔,形成一个长方体的植骨槽;在固定板上、位于支撑模块及植骨槽的两侧,设有螺钉孔。
所述每侧的螺钉孔为2~3个。
植骨槽的底部朝向椎管的部分以挡板封闭,槽内植骨后表面以明胶海绵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设计一种腰椎椎板回植固定板,以填补该领域空白。另外,以往有些腰椎椎板的固定板,都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完全不同,如:CN92230125、CN200610072794、CN201220565714、CN201320689882、CN201410011501、CN201410485053和CN201520702856,这些专利设计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或者创面较大,或者结构复杂,增加制造工艺难度。
本实用新型可经3D打印制作,根据个体参数设定,实现“私人定制”,以更加解剖、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上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骨线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固定板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附图中,固定板1,支撑模块2,挡块3,通孔4,螺钉孔5,植骨槽6,螺钉8,截骨线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琪;霍花,未经王琪;霍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4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面料无缝贴合的运动文胸
- 下一篇:一种合金丝生产用高效镀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