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中夹取式自动搬运实木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6344.3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平;刘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盛瑞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李常芳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夹取式 自动 搬运 实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中夹取式自动搬运实木门的装置,定位框架结构的下端固定装配有夹取结构的横向铝型材方管,横向铝型材方管的下表面左右两端焊接有垂直分布的纵向铝型材方管,纵向铝型材方管的前后两端对称滑动装配有夹持机构,横向铝型材方管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调宽伺服电机,调宽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转动,利用第二传动轴驱动两端夹持机构同步移动,本装置通过两套气动夹板对实木门进行自动搬运,不仅可以夹取表面没有胶的门,而且还可以夹取表面涂胶的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夹取多种宽度规格的实木门,具有功能实用,成本低廉,自动化强,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对实木门两侧进行对中夹取式自动搬运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木门行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其中,中国生产的木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门消费市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为木门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批量需求相适应,我国木门改变了“木匠上门”手工制作的传统形象,迅速转入规模化定制设计、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全新阶段。
对实木门进行滚胶结束后往往需要人工将实木门从滚胶装置中取出,然后搬运到固定的地点放置,实木门具有一定的重量,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同时在搬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碰撞导致实木门表面有损伤;吸盘只能吸附实木门的表面,如果吸附滚胶的实木门,就会对实木门表面的胶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中夹取式自动搬运实木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中夹取式自动搬运实木门的装置,包括定位框架结构和夹取结构,所述定位框架结构的下端固定装配有夹取结构的横向铝型材方管,所述横向铝型材方管的下表面左右两端焊接有垂直分布的纵向铝型材方管,两个所述纵向铝型材方管的前端焊接有铝型材连接板,所述横向铝型材方管的下表面固定装配有调宽伺服电机,所述铝型材连接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通过支架转动装配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部与调宽伺服电机输出端之间套接有同步带,所述纵向铝型材方管的下表面前后两侧通过支架转动装配有第二传动轴,且第一传动轴的两端与两侧所述第二传动轴端部通过锥齿轮啮合,所述纵向铝型材方管的前后两端对称滑动装配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通过第二传动轴驱动。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动装配于纵向铝型材方管上的框架,所述框架通过第二传动轴驱动前后移动,所述框架的外侧端左右两侧均铰接有连接板,所述框架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装配有夹板气缸的底端,所述夹板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转轴转动装配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端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板内侧面下端固定装配有气动夹板。
优选的,所述定位框架结构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设有X轴定位结构和Z轴定位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设计了一种对中夹取式自动搬运实木门的装置,本装置构思独特,方便实用,通过两套气动夹板对实木门进行自动搬运,不仅可以夹取表面没有胶的门,而且还可以夹取表面涂胶的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夹取多种宽度规格的实木门,具有功能实用,成本低廉,自动化强,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取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中:1定位框架结构、2横向铝型材方管、3纵向铝型材方管、4 调宽伺服电机、5铝型材连接板、6同步带、7第一传动轴、8第二传动轴、9夹持机构、91框架、92连接板、93夹板气缸、94气动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盛瑞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盛瑞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6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管导管联合鼻胃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生合成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