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7790.6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3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吕太之;李伟;张娟;刘永玲;乔大雷;周彩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22 | 分类号: | B63B21/22;B63B21/04;E02B3/20;E02B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1117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无人 自动 靠泊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包括无人船船体(1)和码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船体(1)的船头和船尾均设置有抛锚装置(3),所述无人船船体(1)的左右两侧的船舷均设置有缆绳抛出装置(4),所述码头(2)贴近水域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缆绳接收装置(5),所述码头(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锚装置(3)包括线轮基座(301),所述线轮基座(301)转动连接有轮轴(302),所述轮轴(302)的圆周外壁套接有锚绳(303),所述锚绳(303)远离线轮基座(301)的一端设置有锚钩(304),所述无人船船体(1)的船头和船尾均设置有锚钩限位块(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抛出装置(4)包括底座(401),所述底座(401)的顶部铰接设置有第一伸缩杆(402),所述第一伸缩杆(402)与底座(401)连接的分段底部均匀设置有第一线环(403),所述第一伸缩杆(402)远离底座(401)的伸缩分段底部设置有第二线环(404),所述底座(401)靠近船舷外侧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有绳轴(405),所述绳轴(405)的圆周外壁套接有缆绳(406),且缆绳(406)分别穿过第一线环(403)和第二线环(404),所述缆绳(406)伸出第二线环(40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4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接收装置(5)包括外框体(501),所述外框体(501)的内框相对两个侧壁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杆(502),所述第二伸缩杆(502)的伸缩端设置有横杆(5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立杆(601),所述立杆(601)贴近水域的一侧壁设置有红外线接发装置(60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302)和绳轴(405)均与具有自锁功能的可正反转的电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501)内框与第二伸缩杆(502)不在同一位置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横槽(504),且横杆(503)搭接在两组横槽(50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船体(1)的船舷侧壁设置有具有反射红外线接发装置(602)发出的红外线的反射板(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缆绳接收装置(5)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组定位装置(6)均位于相邻两组缆绳接收装置(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人船自动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侧船舷两组所述缆绳抛出装置(4)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组缆绳接收装置(5)之间距离的正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77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反复利用的纸箱
- 下一篇: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立式加工中心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