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澳洲坚果脱果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45243.2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2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陈海生;贺鹏;郑树芳;覃振师;谭秋锦;黄锡云;汤秀华;许鹏;何铣扬;莫庆道;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6/24 | 分类号: | A01D46/24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谢美萱 |
地址: | 532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澳洲 坚果 脱果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澳洲坚果脱果机,包括,滚筒支架,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二滚筒通过输送带与第一滚筒传动连接,第一滚筒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落料槽一端与第二滚筒所在的该滚筒支架端面连接;挡板安装有脱果件,且一端与落料槽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动块支架,设置有落枝槽,且一端与挡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动松紧部滑动安装于滑动块支架顶面,且纵向两侧各安装有限位导轨;支撑架与滑动块支架另一端固定连接;伺服电动缸固定安装于支撑架顶部,并与滑动夹紧块固定连接;及限位顶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与滑动块支架的连接处,并对齐滑动松紧部;滑动松紧部碰撞实现松、紧动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果机,具体涉及一种澳洲坚果脱果机。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桌上坚果之一。澳洲坚果营养丰富,含油量 70%~79%,尤其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为特点,以油酸和棕榈酸为主,光壳种澳洲坚果种仁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6.2,粗壳种为4.8;蛋白质9%,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澳洲坚果果仁香酥滑嫩可口,有独特的奶油香味,是世界上品质较佳的食用坚果,风味和口感都远比腰果好。
澳洲坚果成熟期一般为8月中旬~10月中旬。采收果实所用的一般方法有人工手动采收或机械震动采收。而机械震动容易伤到果树;优选采用人工手动采收方法,利用果钩逐个将总苞剥落。总苞上的果实一般采用人工进行脱离,该种方法较为消耗人力,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从总苞上较快脱离果实的澳洲坚果脱果机。
为了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澳洲坚果脱果机,包括,滚筒支架,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通过输送带与第一滚筒传动连接,该第一滚筒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落料槽,一端与所述第二滚筒所在的该滚筒支架端面连接;挡板,安装有脱果件,且其一端与所述落料槽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动块支架,设置有落枝槽,且其一端与该挡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动松紧部,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块支架顶面,且其纵向两侧各安装有限位导轨;支撑架,与所述滑动块支架另一端固定连接;伺服电动缸,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顶部,并与所述滑动松紧部固定连接;及限位顶板,固定安装于该支撑架与滑动块支架的连接处,并对齐滑动松紧部;其中,所述滑动松紧部滑动碰撞所述挡板时,实现夹紧动作;所述滑动松紧部滑动碰撞所述限位顶板时,实现松开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驱动电机、伺服电动缸、滑动松紧部接通电源,滑动松紧部同时接通气压源;启动伺服电动缸,调整滑动松紧部顶至限位顶板,滑动松紧部处于张开状态;
启动驱动电机,将澳洲坚果总苞放置输送带上,并将不带有果实的澳洲坚果总苞的枝条端对齐脱果件的内圆周,输送带将澳洲坚果总苞朝挡板输送,且澳洲坚果总苞枝条贯穿脱果件;挡板将澳洲坚果总苞阻挡于挡板处,等待滑动松紧部来抓取;
滑动松紧部在伺服电动缸推动以及滑动导轨导向作用下,朝挡板滑动;当滑动松紧部碰撞挡板时,滑动松紧部实现对贯穿脱果件的总苞枝条进行夹紧,随后,滑动松紧部在伺服电动缸牵引拉动下,朝伺服电动缸滑动,总苞枝条随滑动松紧部朝伺服电动缸滑动,而含有果实的总苞端被挡板阻挡于输送带一侧,因总苞枝条整体被滑动松紧部朝伺服电动缸牵引拉动,总苞枝条上的果实被收缩挤压,随着滑动松紧部继续朝伺服电动缸滑动,总苞上的果实被脱果件完全挤压脱离总苞;
滑动松紧部滑动碰撞限位顶板时,总苞枝条上的果实已被完全挤压脱离,同时,滑动夹紧部实现张开动作,总苞枝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往下掉落;滑动夹紧部进入下一个脱果工作,重复之前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缸行程等于滑动松紧部在滑动块支架滑动的直线距离,即为挡板与限位顶板间的距离;并且气动缸在该行程内实现直线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5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