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芯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0298.2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梦婕;曾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华成远为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 |
代理公司: | 成都瑞创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0 | 代理人: | 邓瑞;辜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 ||
一种现浇混凝土芯模,包括芯模本体,芯模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可互相盖合形成一个空心的矩形腔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上表面中心处设有通孔,上模体和下模体内部设有互相对称的多条加强肋,上模体和下模体内部中心处还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第一加强柱的和第二加强柱的顶面分别设有连接凸起和连接槽,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四个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分别设有卡扣和卡槽,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卡扣和卡槽互相卡接,本新型安装方便,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安装,克服了传统芯模螺接或用卡钉枪铆接的弊端,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连接凸起和连接槽能实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的快速安装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现浇混凝土芯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的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建筑物的楼板被设计成不同形式的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结构,常见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已经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随着空心楼板结构体系的出现,很好地实现了建筑物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的结构要求。空心芯模由于具有节约建筑材料、减轻楼盖自重、施工便捷并且使用特定材料能够获得保温、隔热、隔音、节能和抗震等效果,因而大量应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中,所以空腔芯模在楼板浇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现有的空心芯模一般都是采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盖体组合而,如附图9所示,在施工时,将两个盖体通过螺接的方式或铆钉枪铆接的方式固定起来,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实现两个盖体的固定,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技术领域人员需要决绝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芯模,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现浇混凝土芯模,包括芯模本体,芯模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可互相盖合形成一个空心的矩形腔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上表面中心处设有通孔,上模体和下模体内部设有互相对称的多条加强肋,上模体和下模体内部中心处还分别设有加强柱,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四个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分别设有卡扣和卡槽,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卡扣和卡槽互相卡接。
进一步的,加强柱包括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的截面呈梯形,第一加强柱的顶面设有截面呈梯形的连接凸起,第二加强柱的顶面设有截面呈梯形的连接槽,连接凸起的顶部和连接槽的底部分别设有透气孔,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通过连接凸起和连接槽互相插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的底部对称设有四条连接条,所述四条连接条上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加强肋上设有四根连接柱,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分别通过连接孔和连接柱间隙配合安装在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内部中心处。
进一步的,上模体和下模体的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加强肋位置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的,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的顶面分别与上模体和下模体的沿口齐平。
进一步的,透气孔和加强柱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加强肋的数量至少为两条,且加强肋的结构为矩形体结构。
进一步的,卡扣的尺寸略大于卡槽的尺寸。
进一步的,卡扣与上模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上模体和下模体为塑料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华成远为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华成远为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0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曝气器及其设备组
- 下一篇:一种端盖组组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