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2739.2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4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佟寅;桑巍;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1/66 | 分类号: | B63B21/66;B63B21/10;B63B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尾 潜水 拖带 辅助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属于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领域。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包括拖带绞车、导缆装置、导缆护管以及牵引缆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船尾设置拖带绞车和导缆装置,并于导缆装置的上方设有导缆护管,并将绕设于拖带绞车上的牵引缆绳的一端从导缆装置的水平导缆部和竖直导缆部形成导缆口中伸出后与潜水器连接,实现对潜水器的拖带,并且,导缆口处设有缆绳防卡结构,实现了牵引缆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0~180°角度变化,使得牵引缆绳的拖带范围更广,适应性更高,防止了排缆异常的问题,并且水平导缆部设有滚柱快速启闭装置,方便了潜水器上牵引缆绳的快速解脱,解脱效率更高,操作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海洋探索的深入,调查船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而调查船舶如需要进行潜水器作业,一般会在船尾布置潜水器拖带作业系统来实现对潜水器进行拖带及回收作业。但是,潜水作业一般作业于远洋,所处的天气海况环境变化迅速,因此,对于潜水器的拖带及回收作业一般需要再恶劣海况中进行,导致了牵引缆绳的拖带范围变化跨度较大,并且,由于船尾尺寸的限制,拖带绞车与导缆装置的距离较小,从而导致了牵引缆绳在绞车滚筒上的出缆夹角较大,使得牵引缆绳在排缆时会在绞车滚筒上小范围内反复挤压,导致排缆出现异常的问题,另外,在潜水器回收完成后,需要从导缆装置的导缆口解脱潜水器拖带接头,操作不便,解脱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同时设置水平和竖直的滚柱,并且,水平和竖直导缆滚筒之间均设置有缆绳防卡结构,可适应拖带过程中牵引缆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0~180°角度变化,增加了牵引缆绳的拖带范围,适应不同海况下的拖带需求,适应性更高,同时也防止了拖带过程中牵引缆绳易卡在导缆装置上的问题,减小排缆异常情况的发生,另外,还通过设置顶部滚柱快速启闭装置,使得在潜水器回收完成后通过滚柱快速启闭装置打开导缆装置,实现潜水器上牵引缆绳的快速解脱,避免了从导缆装置的导缆口中解脱潜水器的问题,操作更加方便且快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拖带绞车、导缆装置、导缆护管以及牵引缆绳,导缆装置和拖带绞车均设置于船舶的船尾上,且导缆装置设置于拖带绞车的后方,同时,导缆护管设置于导缆装置的上方,牵引缆绳的一端绕设于拖带绞车的绞车滚筒上,另一端从导缆装置中穿出;
导缆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且呈前后布置的水平导缆部和竖直导缆部,水平导缆部和竖直导缆部均包括两滚柱,竖直导缆部的两滚柱竖直布置且间隔固定于支架上,水平导缆部的两滚柱水平布置且间隔固定于支架上,且竖直导缆部的两滚柱和水平导缆部的两滚柱组成“口”字形结构,并于支架上且位于竖直导缆部的两滚柱下端之间以及每一滚柱的上端均设置有缆绳防卡结构,同时,水平导缆部的上部滚柱的两端与支架之间设置有滚柱快速启闭装置。
上述的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其中,竖直导缆部设置于靠近船尾的一侧,水平导缆部设置于竖直导缆部背离船尾的一侧。
上述的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其中,支架包括底板和竖支架,底板水平设置,底板上设置有两间隔布置的竖支架,两竖支架之间设置有水平导缆部和竖直导缆部,同时,底板的底部固定于船舶的船尾上。
上述的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其中,水平导缆部的下部滚柱的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竖支架的下部,上部滚柱的转轴的两端通过滚柱快速启闭装置连接于两竖支架的上部。
上述的一种船尾潜水器拖带及辅助回收装置,其中,滚柱快速启闭装置包括支架连接部和快拆部,每一竖支架的上部均设置有一支架连接部,每一支架连接部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水平导缆部的上部滚柱的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快拆部,且一快拆部对应一支架连接部,同时,每一快拆部上均开设有与对应支架连接部上的固定孔配合的插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2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磁吸式感应门
- 下一篇:一种医疗器械用清理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