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用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8502.5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4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韩琳琳;李华;赵泽琪;廖兴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琳琳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6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气管 切开 后气道 管理 转换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转换器,包括转换器本体和气管导管连接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侧端面连通有气管导管连接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顶部连通有Y型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外端面底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收集盖,所述转换器本体的底部通过扭簧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挡板。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排液管和收集盖对痰液进行收集,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痰液收集处理性能,其次,通过隔板将二氧化碳和氧气进行大体分隔,提升了隔板靠近气管导管连接管的一侧氧气浓度较高,提升了呼吸时氧气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道管理转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科用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常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通畅,以利充分供氧,防止窒息等并发症发生,但同时也破坏了呼吸道生理解剖结构和正常功能,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保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通畅、气体充分交换及其适宜温湿度,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现有的气道管理转换器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气道痰液多、刺激性咳嗽反射频繁的患者使用时,由于传统的气道管理转换器大多未设置痰液收集机构,痰液会在气道管理器内向外飞溅或重新回流至患者气管,存在痰液收集性能差的问题,其次,传统的起到管理转换器难以实现快速将二氧化碳排出,从而导致患者呼吸时吸入的二氧化碳较多,难以实现良好的供氧效果,存在供氧浓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痰液收集性能差和供氧浓度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呼吸科用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转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科用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转换器,包括转换器本体和气管导管连接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侧端面连通有气管导管连接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顶部连通有Y型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转换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外端面底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收集盖,所述转换器本体的底部通过扭簧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换器本体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隔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隔板的底部与转换器本体内侧底部间设置有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换器本体与排液管的连通开口处呈弧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挡板的顶部与转换器本体的底部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管导管连接管、Y型管和排气管的内侧均滑嵌有防尘塞。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患者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通过气管导管连接管进入转换器本体的内侧,通过痰液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挤压转动隔板,使得转动隔板向下转动,使得痰液流入排液管和收集盖的内侧,痰液向下流动结束后,扭簧转轴带动转换器本体进行回转复位,当收集盖收集到一定量后,医护人员可通过将收集盖旋开后将痰液进行清理,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痰液收集处理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琳琳,未经韩琳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8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车座的可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管道内部刷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