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喷淋研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62163.8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2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徐鹏;游亮;黄伟彬;郭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8;G01N33/24;B02C4/10;B09C1/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喷淋 研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研磨充分的土壤喷淋研磨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还包括第一外筒、第二外筒和喷药筒,所述第一外筒、喷药筒和第二外筒自上而下依次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外筒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第二外筒的底部开设排料口,所述第二外筒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板上位于的排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接料盒,所述第一外筒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第一内筒,所述第二外筒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第二内筒,所述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之间以及第二外筒和第二内筒之间均保留有研磨间隙,所述喷药筒内对开设置有两个承载组件,所述喷药筒内且位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安装有带有喷头的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土壤喷淋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GDP的快速增长,进入全球经济大国;另一方面工业中的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不达标导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为了使农作物快速增长而滥用化肥,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畜牧业中粪渣和废水的排放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土壤的污染。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的污染,这些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堆积,最终进入人体内,危害人体的健康。
目前关于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治理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化学方法进行污染土壤的处理,其中化学方法一般是将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结合成稳定的物质,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在实验阶段,研究人员一般将取得的土样分成若干份,将每份土样与化学药剂进行混合,从而取得土样的检测数据,但实际操作中,经常由于每份土样中的污染物含量不一致或者药品混合不充分,从而使检测数据具有较大误差,若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数据需要反复进行多次实验,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研磨充分的土壤喷淋研磨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土壤喷淋研磨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还包括第一外筒、第二外筒和喷药筒,所述第一外筒、喷药筒和第二外筒自上而下依次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外筒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第二外筒的底部开设排料口,所述第二外筒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板上位于的排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接料盒,所述第一外筒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第一内筒,所述第二外筒内同轴转动安装有第二内筒,所述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一内筒之间以及第二外筒和第二内筒之间均保留有研磨间隙,所述喷药筒内对开设置有两个承载组件,所述喷药筒内且位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安装有带有喷头的喷板,所述喷板的进药管延伸至所述喷药筒的外部;
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承载架向下对开地转动安装在喷药筒的内壁上,所述承载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以检测其承载重量,所述承载架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三电机电连以驱动所述承载板的开合。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均为树脂筒体,两个所述内筒的表面安装有研磨凸条。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研磨凸条由钢化玻璃纤维制成。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外筒的顶部具有进料口,所述第二内筒的顶部且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导料件,所述导料件为圆锥形。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喷药筒为顶部和底部向内缩径的圆筒体。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连通过第一外筒、喷药筒和第二外筒的贯穿连接,并在两个外筒内均转动安装有内筒,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研磨间隙,从而能够对土壤样品进行两次研磨,从而提高样品的均一性,在两次研磨作业之间进行喷药作业,能使药品与土壤样品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避免多次反复实验,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2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