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实现紧邻基坑交叉实施的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64381.5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0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翁其平;王卫东;陈永才;胡实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紧邻 基坑 交叉 实施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可实现紧邻基坑交叉实施的支撑结构,技术方案为:在基坑内靠近第一侧壁处设置数对撑,对撑上下左右间隔布置,对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第一侧壁相交的基坑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基坑的第一侧壁外可挖除土方。利用该支撑结构实现了在先开挖基坑未施工完成的条件下,提前进行紧邻基坑的开挖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的支撑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人类生活空间的新拓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多建筑单体的大面积基坑工程,由于不同单体的开发和设计进度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存在差异,常规做法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将大基坑化整为零,在大基坑内设置临时中隔墙,将大基坑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基坑进行先后施工。在这种常规做法中,为确保基坑受力安全,中隔墙两侧的两个基坑需要先后施工,即两个紧邻的基坑,先开挖的基坑要施工完成,即地下结构回筑至±0.000之后,紧邻的另外一个基坑才能进行开挖施工。
上述常规做法,后开挖基坑工期会受到先开挖基坑工期的严格限制,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工期紧的地下空间开发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紧邻基坑交叉实施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施工简单,综合了角撑和对撑两种支撑受力特点,实现了在先开挖基坑未施工完成的条件下,提前进行紧邻基坑的开挖施工。
本实用新型中,可加快紧邻基坑工期的支撑结构技术方案为:在基坑内靠近第一侧壁处设置数对撑,对撑上下左右间隔布置,对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第一侧壁相交的基坑的第二侧壁和基坑第三侧壁上。在这种支撑条件下,第一侧壁外土方可挖除。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交角处分别设有数个角撑,角撑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侧壁或第三侧壁上;角撑上下左右间隔布置;角撑与对撑均为混凝土结构,角撑与对撑设置在同一标高位置并浇筑成整体。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交角处分别设有数个角撑,角撑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侧壁或第三侧壁上;角撑上下左右间隔布置;角撑与对撑均为钢结构,角撑与对撑竖向标高上错开独立布置。
设计原理为:现有技术中,设置中隔墙的两个紧邻基坑,如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中隔墙即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基坑第一侧壁,通常先开挖的第一基坑在中隔墙一侧设置角撑作为基坑支撑体系,角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交的基坑侧壁上,以平衡第一基坑开挖阶段坑外的水土侧向压力。在第一基坑未施工完成之前,角撑将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此时若进行第二基坑的开挖,即第一基坑的中隔墙外无土方,将会导致第一基坑中隔墙一侧的角撑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导致基坑失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提前进行第二基坑的开挖施工,就需要考虑对第二基坑开挖时引起角撑受力失衡进行处理,而本实用新型中,中隔墙一侧对撑与角撑相组合的支撑结构正适应了该状态下的受力要求,对撑的设置正是转换和承接了原来的角撑支撑力。对撑的布置数量和截面尺寸可根据需要承受的支撑力进行计算确定。
先开挖的基坑在中隔墙一侧可设置角撑与对撑相组合的支撑结构。角撑与对撑可采用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当采用混凝土结构时,角撑与对撑设置在同一标高位置并浇筑成整体;当采用钢结构时,角撑和对撑竖向标高上可错开独立布置。该支撑结构,结合了角撑和对撑在平衡基坑周边土压力的优势,并在紧邻基坑实施的过程之中可以允许紧邻基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互交叉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4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酸树脂生产过程使用的螺杆泵
- 下一篇:电动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