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防刺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66512.3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0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邵翔;孔维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九龙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器 刺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射器防刺伤装置,其包括针尖套、保护板,所述针尖套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针尖套的外径自开口处往内端逐渐变小,由此形成开口端内径大,内端内径小的针尖套,所述针尖套用以在注射器使用结束后,将注射器的针尖回纳,所述保护板套设在所述针尖套外,并与开口间隔预设距离,通过设置保护板,当把针尖放回针尖套时候,由于手指放在保护板后面,针尖即使未对准开口插入,也只会刺到保护板上而不会刺伤手指,同时由于保护板上还设置有环形薄壁,针尖不会因为在保护板表面滑动而误伤手指,能够极大降低医务工作者被刺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器防刺伤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伤是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常由注射器针头、缝针等造成,是医疗行业最重要的一种职业伤害,针刺伤危害极大,不仅造成身体受伤、疼痛等不适,还会造成很多传染病经血传播,严重危害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经统计证实,约二十种传染病可经针刺伤传播,所以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极为重要,注射器所致的针刺伤大部分是发生在注射器使用结束后,主要是在针尖的回纳过程中误刺手指导致,例如图1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结构,在将针尖回纳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没有对准针尖套的开口的情况,此时由于医务工作者的手指会被针尖刺伤。
实用新型内容
该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不影响实用习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防刺伤装置,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防刺伤装置包括:针尖套、保护板,所述针尖套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针尖套的外径自开口处往内端逐渐变小,由此形成开口端内径大,内端内径小的针尖套,所述针尖套用以在注射器使用结束后,将注射器的针尖回纳;所述保护板套设在所述针尖套外,并与开口间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例如可以是1厘米,所述保护板可以与所述针尖套可拆卸的设置或一体成型的设置;
进一步地,还可以沿着所述保护板的边缘设置有环形薄壁,所述环形薄壁向通孔的开口侧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针尖套还可以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沿着所述通孔的开口外径套设在所述针尖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板和所述环形凸缘都采用非圆形设计,可防止针尖套滚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针尖套沿着通孔延伸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所述针尖套在通孔的开口表面方向的侧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0、保护板;11、环形薄壁;20、针尖套;21、开口;22、环形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2-3,注射器防刺伤装置包括:保护板(10)、针尖套(20),所述针尖套(20)的一端设有开口(21),所述针尖套(20)的外径自所述开口(21)处往内端逐渐变小,由此形成开口端内径大,内端内径小的针尖套,所述针尖套(20)用以在注射器使用结束后,将注射器的针尖回纳;所述保护板(10)套设在所述针尖套(20)外,并与所述开口(21)间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例如可以是1-2厘米,所述保护板(10)与所述针尖套(20)可拆卸的设置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九龙医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九龙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6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印染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台式直读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