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1261.8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4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2/10;H01M10/613;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振杰 |
地址: | 35032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组,包括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第一石墨层、电解质层、第二石墨层和电极片;所述第一石墨层、电解质层和第二石墨层在壳体内腔中依次叠加设置,所述第一石墨层朝向电介质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石墨层朝向电介质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电解质层收容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组成的腔室内;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设置在电解质层上,所述负极片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石墨层和第二石墨层。本实用新型同时提高了锂电池的放电功率结构稳固性,可满足大功率工况的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以及锂电池中不含有铅、汞、镉等有毒害物质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于新能源行业、汽车行业、消费电子等行业中。在这些行业中往往需要消耗大功率的电量,而普通的锂电池容量太小、输出功率较低,无法满足大功率工况的使用条件,若是将电池组设计为大功率电池则需要增大电池组的体积、加大材料用量等,不仅会增加生产、维护的成本,同时又将面临散热处理困难以及稳固性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电池放电功率、增强电池结构稳固性的锂电池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电池组,包括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第一石墨层、电解质层、第二石墨层和电极片;所述第一石墨层、电解质层和第二石墨层在壳体内腔中依次叠加设置,所述第一石墨层朝向电介质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石墨层朝向电介质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电解质层收容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组成的腔室内;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设置在电解质层上,所述负极片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石墨层和第二石墨层。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解质层的形状呈棱柱状或圆柱状,所述电解质层的表面设有隔层,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组成的腔室的外形与隔层的外形适配。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用以固定第一石墨层和第二石墨层的橡胶护套。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对应电极片的位置设有正负极接口。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组,包括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第一石墨层、电解质层、第二石墨层和电极片;在第一石墨层朝向电介质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石墨层朝向电介质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将电解质层收容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组成的腔室内,增大了石墨层与电解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锂电池放电功率,且采用这种结构提高了电池芯结构的稳固性,使电池可以更好的适用于大功率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锂电池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1-正负极接口;12-散热孔;
2-第一石墨层;21-第一凹槽;
3-电解质层;31-隔层;
4-第二石墨层;41-第二凹槽;
5-正极片;
6-负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12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数据线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冷冻机房能效云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