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自动制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2125.0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江金城 |
地址: | 528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桂醇 泡沫 硬化剂 自动 制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自动制备器,该制备器主要包括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多通连接器和制备器本体;所述多通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卡设在制备器本体上,由制备器驱动实现往复运动。使用时先将第一注射器吸取聚桂醇注射液,第二注射器吸取空气或CO2,并将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与多通连接器连接;然后将两个注射器放到放置槽内,使其卡紧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接着操作手柄,使活动卡爪张开并卡紧第一注射器的活塞柄;最后将压紧板翻转下来将两个注射器压紧,打开电源使电机驱动第一注射器的活塞杆按设计次数进行往复运动,实现两个注射器内的液体和气体混合,制备聚桂醇泡沫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自动制备器。
背景技术
大量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明,硬化治疗已取代手术成为治疗慢性静脉疾病(包括食管及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痔疮等首选治疗手段。泡沫硬化剂是最常用的硬化剂之一。
泡沫硬化剂是液体硬化剂与气体混合形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泡沫,硬化剂的种类、气体种类、气液比例、制备方法等因素均影响形成泡沫的稳定性,进而决定了硬化治疗的成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Tessari’s method”和“DSS technique”为代表的制备方法形成的泡沫较为稳定,被广泛应用于脉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
泡沫硬化剂一直以来是手工配置,且反复推注,耗时耗力,气液比例也难以准确控制;有时候由于手动推注的时候,压力控制不当,会造成注射器滑脱,液体溅出;手动配制泡沫硬化剂,反复推注20次才能达到充分的气液混合,平均耗时约5~8分钟。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自动制备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自动制备器,该制备器主要包括分别装有不同药物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连接两个注射器的多通连接器、以及推动其中一个注射器往复运动的制备器本体。所述多通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卡设在制备器本体上,由制备器驱动实现往复运动。
具体的,所述制备器本体主要包括外壳、电机、第一导轨、驱动轴、驱动块、第二导轨、卡紧模块、以及压紧模块。所述外壳上设有放置注射器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横截面采用半圆形结构设计。所述放置槽的一端还设有卡住第一注射器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垂直于放置槽设置。所述驱动轴设置在外壳内,位于放置槽下方,与放置槽平行,其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壳后通过轴承与驱动块连接,驱动轴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通过与外壳之间螺纹连接实现驱动块的移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可在第一导轨上来回滑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外壳上,并与驱动块连接,实现驱动块的往复运动。所述卡紧模块设置在驱动块上,位于放置槽的后方,将活塞柄抓紧实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所述压紧模块设置在外壳上,位于放置槽的一侧,将两个注射器压紧。
具体的,所述卡紧模块主要包括固定卡爪、固定支座、活动卡爪、弹簧、活动支座、以及手柄;所述驱动块的顶部设有便于操作手柄的缺口。所述固定卡爪的一端设置在驱动块的前侧,并穿过驱动块与安装在驱动块内的固定支座连接,另一端斜向上延伸。所述活动卡爪的一端设置在驱动块上,与固定卡爪配合将注射器的活塞柄卡紧,穿过驱动块后与活动支座连接,活动卡爪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上,并与驱动块内壁抵接,实现固定卡爪和活动卡爪的伸出和卡紧。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活动支座连接,另一端从驱动块的缺口处伸出,通过拨动手柄实现活动卡爪的卡紧和松开。
具体的,所述压紧模块主要包括用于压住注射器的压紧板、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放置槽的一侧,所述压紧板与支撑座活动连接,可绕支撑座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未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2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加湿器下水量调节结构和空气加湿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车载杀菌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