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4154.0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5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张振华;封雷;于涛;赵任义;张蒙蒙;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盛通达工程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133 | 分类号: | E01D15/133;E01D15/12;E01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障支 架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包括梁架组件和移动支撑架,所述移动支撑架设置于相邻站台的轨道间地面上;其中,所述梁架组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设置于站台地面与移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梁体设置于相邻的移动支撑架之间,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多样化的跨障平台。本实用新型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利用相邻站台地面为支点,在相邻的站台之间设置若干移动支撑架作为辅助支撑点,在站台地面和移动支撑架之间搭建梁架组件、快速组装成跨障平台。本实用新型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自重较轻、通用性强、便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具有易于拆装、轻便快捷、安全可靠、强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跨障支架式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高铁设计规范所限,轨道上不得被碾压、放置任何重物。现有技术中,高铁站台雨棚的换灯、钢结构维护修理、清洁等高处作业,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搭建脚手架方式进行维护。由于以上作业只能在没有列车通行的“天窗”时间内进行,“天窗”时间每天约三个小时,而作业时间内搭设、移动、拆除脚手架的时间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实际有效作业时间很短,导致传统作业方式效率低下,安全性差,施工成本高。针对上述情况一般采用蜘蛛机、升降平台设备替代原有脚手架,但是蜘蛛机、升降平台设备在不同站台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对轨道造成磕碰等损伤,且费时费力。
为了提高蜘蛛机、升降平台设备的在不同站台之间的移动运输效率、防止损伤轨道,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利用相邻站台地面为支点,在相邻的站台之间设置若干移动支撑架作为辅助支撑点,在站台地面和移动支撑架之间搭建梁架组件、快速组装成跨障平台。本实用新型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自重较轻、通用性强、便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具有易于拆装、轻便快捷、安全可靠、强度高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障支架式铝梯系统,包括梁架组件和移动支撑架,所述移动支撑架设置于相邻站台的轨道间地面上;
其中,所述梁架组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设置于站台地面与移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梁体设置于相邻的移动支撑架之间,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多样化的跨障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置于第一梁体与站台之间的拐角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梁体连接,所述限位挡板与站台边缘接触限位,防止第一梁体晃动,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均通过卡扣方式与移动支撑架实现可拆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架包括底座、主梁、斜梁、弧形支撑,所述底座上垂直设有主梁,所述主梁与底座之间设有若干斜梁,所述的斜梁为加强型斜梁、用于提高结构的强度,所述主梁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支撑,所述弧形支撑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与第一梁体边缘、第二梁体边缘配合;相应地,所述第一梁体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容纳部相适应,所述第二梁体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容纳部相适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梁至少设为两个,相邻主梁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所述支撑梁用于提高产品的强度及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的跨障平台,利用相邻的两个站台为支撑点,主要用于在站台之间运输重量小于3吨、行驶速度不大于2公里/小时的低重心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架为配合使用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的组合拼接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盛通达工程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易盛通达工程设备(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4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废弃建筑材料混凝土传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气体报警器的老化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