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5007.5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0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施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蒋学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终端设备 qc2 协议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包括Type‑C座子J1、D+控制电路以及D‑控制电路;所述Type‑C座子J1用于外接适配器的电源,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于模拟QC2.0协议;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与Type‑C座子J1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通过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来模拟QC2.0协议,并且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是由常规元器件组成,所以是靠纯硬件实现QC2.0协议且不需要软件参与,大大降低了成本,可靠性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协议电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终端设备多采用QC2.0协议芯片或者MCU芯片结合软件的方式来实现QC2.0协议功能,使支持QC2.0的适配器能够输出12V。但上述两种方案都存在硬件成本较高、开发复杂、开发周期较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包括Type-C座子J1、D+控制电路以及D-控制电路;所述Type-C座子J1用于外接适配器的电源,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于模拟QC2.0协议;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与Type-C座子J1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D+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8、二极管D6以及ESD管D4;所述电阻R3和二极管D6串联,所述电阻R8一端连接于电阻R3和二极管D6之间,电阻R8另一端与Type-C座子J1的引脚A6连接;所述ESD管D4一端与电阻R8连接,ESD管D4另一端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D-控制电路包括RC延时单元,所述RC延时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三极管Q1、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7;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一端连接于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7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另一端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D-控制电路还包括快速放电回路单元,所述快速放电回路单元包括二极管D1、电阻R4以及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4和电阻R7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Type-C座子J1的型号为USBTypeC24PIN。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L1N4148WT1G。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ESD管D4的型号为AZ5725-01F。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LMBT3904LT1G。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通过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来模拟QC2.0协议,并且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是由常规元器件组成,所以是靠纯硬件实现QC2.0协议且不需要软件参与,大大降低了成本,可靠性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5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加热机
- 下一篇:一种膨胀节疲劳试验气液两用智能压力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