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釜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5275.7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4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加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雄港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冷凝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釜冷凝器,属于高压釜冷却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内部中空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开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内排列设置有若干降温管,所述降温管在板体内排列设置有两排,每排相邻的两个所述降温管之间留有间隙,两排所述降温管之间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也排列设置有一排所述降温管,空腔内的降温管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处于相邻两排的降温管之间的间隙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釜冷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釜冷凝器。
背景技术
工业上在高压下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有的附有搅拌或传热装置。也叫加压釜。高压釜由反应容器、搅拌器及传统系统、冷却系统、安全装置、加热炉等组成。而在高压釜使用之后,由于高压釜的内部温度非常高,若是等高压釜自然降温的话,所花费的时间非常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高压釜的内部进行降温。
如图7所示,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对高压釜内部进行降温的冷凝器,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板体2,板体2的内部中空且一侧开口设置,板体2内排列设置有多根降温管21,多根降温管21均连通设置,由于板体2的内部空间有限,降温管21最多只能在板体2内并排设置两排。使用时,将其中一根降温管21连通自来水管道,然后另外一根降温管21连通排水管道,从而形成循环管道,即当高压釜运行完成后,往降温管21内通入冷却水,高压釜内的高压蒸汽触碰到降温管21的管壁时,冷却水便将高压蒸汽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高压釜内部的降温。
但现有技术有一点不足在于,现有的降温时间依旧不能够满足工厂正常的运行,即在高压釜运作之后,通过现有的冷凝器依旧让冷却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如何缩短冷却时间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釜冷凝器,具有进一步缩短高压釜内部冷却时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压釜冷凝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内部中空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开口设置,所述板体内排列设置有若干降温管,所述降温管在板体内排列设置有两排,每排相邻的两个所述降温管之间留有间隙,两排所述降温管之间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也排列设置有一排所述降温管,空腔内的降温管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处于相邻两排的降温管之间的间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排降温管之间的空腔内还设置有一排降温管,而这排降温管相对两侧壁分别处于相邻两排的降温管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使得在同样的空间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地布置能够放置三排降温管,增大了降温管与高压釜内的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缩短了高压釜内的冷却时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板体的侧壁内也中空设置,所述降温管的两端分别与板体的侧壁内部相连通,所述板体的上方设置有与板体的侧壁内部相连通的入水管,所述板体的下方设置有与板体的侧壁内部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入水管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与外界储水箱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入水管与自来水管道连通,然后把出水管连通外界的储水箱,此时自来水便会首先流入板体内,紧接着流入到降温管内,最后再从出水管流出,从而不断地让自来水管流动,带走蒸汽的热量,提高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板体上位于板体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部中空设置,两个所述容置槽相正对的一侧开口设置,所述容置槽的长度方向与降温管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板体的开口上下两侧且位于两个容置槽之间的位置均设置有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容置槽内,一侧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风琴挡板,所述风琴挡板折叠放置在一侧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风琴挡板与所述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用于将拉伸后或折叠后的风琴挡板阻挡在容置槽内的固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雄港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雄港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5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