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辐条孔局部补强的碳纤维轮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6857.5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3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和;孟伟;黄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5/02 | 分类号: | B60B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李增进 |
地址: | 36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条 局部 碳纤维 轮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辐条孔局部补强的碳纤维轮圈,包括一个中空的碳纤维轮圈本体及若干补强片;所述的轮圈本体的内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辐条孔,若干所述的补强片贴合在轮圈本体内腔的辐条孔位置处,所述的补强片与轮圈本体为一体成型;所述的补强片由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制成,或者所述的补强片由若干玻璃纤维布与尼龙叠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碳纤维轮圈内腔的辐条孔进行局部补强,可大幅度的降低碳纤维整体轮圈的重量,补强片采用尼龙与玻璃纤维混合注塑比纯碳纤维补强结构密度更低、重量更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轮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条孔局部补强的碳纤维轮圈。
背景技术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对人身体非常有益处的有氧户外运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开展。现自行车轮圈已经从原先的钢材,逐步变成铝合金以及碳纤维。现有碳纤维轮圈的制造过程中大部分对辐条孔位置进行整圈补强,导致整个轮圈整体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条孔局部补强的碳纤维轮圈,通过对辐条孔局部补强,在不影响轮圈的强度下,降低轮圈的重量。
一种辐条孔局部补强的碳纤维轮圈,包括一个中空的碳纤维轮圈本体及若干补强片;
所述的轮圈本体的内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辐条孔,若干所述的补强片贴合在轮圈本体内腔的辐条孔位置处,所述的补强片与轮圈本体为一体成型;所述的补强片由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制成,或者所述的补强片由若干玻璃纤维布与尼龙叠合而成。玻璃纤维增强尼龙由尼龙与玻璃纤维混合注塑比纯碳纤维补强结构密度更低、重量更轻。
进一步的,还包括覆盖纱,所述的覆盖纱覆盖在补强片上并与轮圈本体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补强片的厚度由辐条孔中心处向两侧逐渐延伸变薄。
进一步的,所述的补强片的与轮圈本体的贴合面上以及补强片与覆盖纱的贴合面上均设置有网格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补强片位于辐条孔中心处的纵向截面的最大厚度为2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覆盖纱为碳纤维纱。
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补强片由一层尼龙及两层玻璃纤维布叠合而成,两层玻璃纤维布分别位于尼龙的正、反两面。
其中,所述的轮圈本体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与辐条孔对应的装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碳纤维轮圈内侧的辐条孔进行局部补强,可大幅度的降低整体轮圈的重量,补强片贴在轮圈本体内腔可以把受力逐渐分散到轮圈整体,优化了铺层结构。补强片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比纯碳纤维补强结构密度更低、重量更轻。或补强片采用玻璃纤维布与尼龙叠合而成,通过叠合对轮圈进行局部补强比轮圈整圈补强重量更低,且价格也更加便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局部剖示图。
图4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补强片俯视图示意图。
图6为补强片仰视图示意图。
图7为补强片侧面示意图。
图8为补强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后加工形成的辐条孔和装配孔)。
1:轮圈本体,11:辐条孔,12:装配孔,2:补强片,21:玻璃纤维增强尼龙,22:网格纹路,3:覆盖纱,4:玻璃纤维布,5:尼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6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干烧的净水加热两用机
- 下一篇:一种自动平板振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