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筷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8671.3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偲佳;程天乐;张创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偲佳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刘慧玲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筷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筷子,涉及筷子技术领域,该智能筷子智能筷子,包括两个筷体,所述筷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筷体通过螺纹槽旋合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部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位于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两侧均放置有弹簧,所述限位管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供电模块、信号收发模块以及用于提醒使用者的信号发生模块,本实用新型中,当私筷进入信号收发模块感应范围时,信号收发模块会启动信号发生模块,之后在信号发生模块作用下,会带动筷体振动,以便提升筷体的智能性,进而提醒使用者使用公筷,以便提高聚餐时的卫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筷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目前,社会上提倡聚餐使用公筷公勺的声音越来越多,但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且习惯很难改变,尤其是公筷的使用,在聚餐时,若不时时注意很容易忘记公筷,以至于公筷私筷混用,从而让聚餐中的人员容易产生相互感染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筷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筷子,包括两个筷体,所述筷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筷体通过螺纹槽旋合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部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位于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两侧均放置有弹簧,所述限位管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供电模块、信号收发模块以及用于提醒使用者的信号发生模块,所述信号收发模块和信号发生模块均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筷体的外部均套设有橡胶套,两个所述橡胶套之间连接有连接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与连接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块的直径、连接环的内径和连接管的内径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螺纹槽的内部位于连接环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直径与连接环的直径相一致。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生模块采用导电振动弹簧。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可充电锂电池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至少包括miniUSB、microUSB和TYPE-C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当私筷进入信号收发模块感应范围时,信号收发模块会启动信号发生模块,之后在信号发生模块作用下,会带动筷体振动,以便提升筷体的智能性,进而提醒使用者使用公筷,以便提高聚餐时的卫生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环和螺纹槽可直接将连接管与筷体分离,进而避免筷体清洗时限位管内部进行水流,同时也提高了供电模块充电时的便捷度。
(3)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可直接对限位管进行保护,同时弹簧可对限位管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提高限位管内部元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管的剖视图;
图中:1、筷体;2、连接带;3、连接管;4、弹簧;5、限位管;6、橡胶垫;7、固定块;8、螺纹槽;9、连接环;10、信号发生模块;11、供电模块;12、信号收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偲佳,未经李偲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8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管理人员用便携图纸手卷筒
- 下一篇:波纹钢水箱及波纹钢收集蓄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