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1384.8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0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放美;宋德涛;武丰龙;景晓悦;栗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5/00;F24F13/32;F24F11/89;F24F11/64;F24F110/50;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450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便携式 人工智能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人工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外侧壁顶部固接所述安装架,所述空气净化器内侧壁安装所述冷却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空气净化器上,通过微型处理器实时接收空气质量检测仪传输的空气质量数据信号,当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超出微型处理器内设置的阈值时,微型处理器控制空气净化器工作,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增加了设备的智能化,并且,温度控制器实时监测空气净化器外部及安装架内部温度,当检测值高于阈值时,微型水冷机与曲形冷却水循环管配合对空气净化器及安装架内部进行降温,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以及自动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一种生态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而目前随着中国科技迅速的发展,人工智能在金融贸易、医药、运输、远程通讯、法律、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尤其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领域,人们渴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家用电器人工智能化的高低,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而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家用设备,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会用到的空气净化设备,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设备多数依赖手动控制,还未实现人工智能,同时,空气净化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容易对线路或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并且,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移动或固定较为不便,难以满足现在多形态市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智能家居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家居设备智能化较低、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多形态市场的需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其包括:底座、安装架、空气净化器、冷却机构、控制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底座外侧壁顶部固接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壁底部从左到右呈线性等距设置多个活动撑杆,多个所述活动撑杆外侧壁均套设有压缩弹簧,且所述空气净化器固定于所述活动撑杆顶部,所述空气净化器内侧壁安装所述冷却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空气净化器上,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微型处理器、空气质量检测仪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微型处理器固定于所述空气净化器前侧壁中央位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仪设于所述底座外侧壁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净化器前侧壁顶部位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由电动伸缩杆和万向轮组成的移动件及固定座和活动拉杆组成的拉伸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外侧壁底部粘接有耐磨垫,且所述底座外侧壁底部四个端角处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耐磨垫为多层橡胶板压合而成的防护垫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四个所述安装槽内侧壁顶部均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底端均安装所述万向轮,所述固定座螺接于所述安装架后侧壁底部中央位置,所述固定座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拉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人工智能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架外侧壁左右两侧均开设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沿所述安装架外侧壁呈线性等距排列,且多个所述透气孔自所述安装架内壁向外呈向下倾斜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1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边框的防眩目后视镜结构
- 下一篇:一种焊接件渗透率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