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焰与可燃气体复合型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3144.1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6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停;於回;谢斌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辉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焰 可燃 气体 复合型 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焰与可燃气体复合型探测器,包括手柄,手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壳体,壳体的外形呈方形,且位于壳体的顶部边侧固定安装有涡轮扇,涡轮扇的顶端连接有弹簧管,弹簧管的内部内置有导线,导线的一端固定设有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的两边侧分别设有两个探测端头,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CB板,PCB板的底部边侧固定安装有电性号转换器,PCB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PCB板的中部锡焊有处理芯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的手柄、信号指示灯和显示屏便于使用人员在日常检测过程中进行握持使用,显示屏可以将检测到的数据及时的进行显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测器,特别涉及一种火焰与可燃气体复合型探测器。
背景技术
火灾监测,电磁波向外放射辐射能,主要利用不同波长,地面物体都通过电磁波向外放射辐射能,不同波长的辐射率是不同的,通常,当温度升高时,辐射峰值波长移向短波方向。
现有的火灾检测过程中不便于检测家装区域的易燃区域进行检测,导致日常检测过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现有的检测过程中,无法将复合的火焰与可燃气体进行分类检测,使得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无法提高检测效率。在日常起居过程中无法较为准确的排查明火及可燃气体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焰与可燃气体复合型探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火灾检测过程中不便于检测家装区域的易燃区域进行检测,导致日常检测过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现有的检测过程中,无法将复合的火焰与可燃气体进行分类检测,使得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无法提高检测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焰与可燃气体复合型探测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形呈方形,且位于壳体的顶部边侧固定安装有涡轮扇,所述涡轮扇的顶端连接有弹簧管,所述弹簧管的内部内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固定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的两边侧分别设有两个探测端头,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CB板,所述PCB板的底部边侧固定安装有电性号转换器,所述PCB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PCB板的中部锡焊有处理芯片,所述壳体的表面内嵌有若干个信号指示灯,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边侧还固定安装有报警器,若干个所述信号指示灯以及报警器均与PCB板电性控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所述探测端头与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探测端头与气体传感器电性连接,且涡轮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烟雾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侧壁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表面与红外传感器的外壳底部电性吸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为TLF屏幕,所述显示屏与PCB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CB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PCB板电性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涡轮扇和烟雾传感器均与处理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处理芯片和电性号转换器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焰与可燃气体复合型探测器:
1)通过设有的手柄、信号指示灯和显示屏便于使用人员在日常检测过程中进行握持使用,显示屏可以将检测到的数据及时的进行显示;
2)红外传感器和侧面端头即可得到所要的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利用处理芯片进行收集控制,若发现数据远超预设值时,利用电信号转换器控制报警器实现及时响应提醒,以防发生不测情况,双项检测,一项检测可燃气体,一项检测明火燃烧温度,提高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辉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辉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3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