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6696.8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4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欧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业昕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材料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立柱、L型支架、第一液压机、压力表、轨道槽、第二液压机、伸缩柱、拉力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紧固螺丝和导轨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和第二夹板的下表面均呈锯齿状设置,且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上下表面锯齿互相错位对接,通过锯齿状的结构将需要进行检测的建筑材料完全卡紧,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贯穿螺孔,且螺孔呈上下对应设置,使紧固螺丝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上下对接,第一夹板、第二夹板通过紧固螺丝的旋拧进行夹紧与放松,保证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旋拧紧固螺丝快速的将建筑材料进行卡紧与放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压性能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属于拉压性能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大致分为:(1)无机材料,它包括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天然石材、烧土制品、水泥、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等),(2)有机材料,它包括植物质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涂料、粘胶剂)和沥青材料,(3)复合材料,它包括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一般由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而成。
因此,建筑材料拉压性能的好坏则尤为的重要,所有需要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拉压性能检测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拉压性能检测装置无法同时实现对建筑材料的拉应力与压应力的检测,其二、现有的拉压性能检测装置的夹紧装置太过复杂,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立柱、L型支架、第一液压机、压力表、轨道槽、第二液压机、伸缩柱、拉力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紧固螺丝和导轨板;所述工作台水平固定在立柱的顶部,所述立柱竖直焊接在工作台的底部四角处,所述L型支架固定在工作台背部中心处,且所述L型支架位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后方,所述第一液压机竖直固定在L型支架顶部横杆底部,所述压力表连接在第一液压机底部的液压杆底端,所述轨道槽呈内凹式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所述第二液压机焊接固定在工作台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液压机位于轨道槽的左右两侧,所述伸缩柱连接在第二液压机上,所述拉力表固定在伸缩柱底端,所述第一夹板通过导轨板连接在轨道槽内,且所述第一夹板位于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紧固螺丝连接在第一夹板上方,所述紧固螺丝贯穿旋拧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左右两侧螺孔内,所述导轨板固定在第一夹板的底部,且所述导轨板位于轨道槽内,且所述第一液压机和第二液压机均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为了提高该装置的整体稳定性,所述立柱通过满焊形式与工作台焊接固定,并在焊接处做防锈处理。
优选的,为了通过伸缩柱的拉伸直接带动夹板进行左右移动,进而能够使拉力表上的拉力值完全为所测需要的拉应力,所述第一夹板通过导轨板与轨道槽呈滑动式连接,并通过伸缩柱的伸缩左右移动。
优选的,为了通过锯齿状的结构将需要进行检测的建筑材料完全卡紧,所述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和第二夹板的下表面均呈锯齿状设置,且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上下表面锯齿互相错位对接。
优选的,为了使紧固螺丝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上下对接,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贯穿螺孔,且螺孔呈上下对应设置。
优选的,为了保证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旋拧紧固螺丝快速的将建筑材料进行卡紧与放松,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通过紧固螺丝的旋拧进行夹紧与放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业昕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业昕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66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