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及含其的地下空间气体扩散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7743.0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5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苏辉;李吉;谭可可;方仲元;涂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9/00;F24F13/06;F24F13/02;F24F11/77;F24F13/28;F24F11/89;F24F11/64;F24F13/22;F24F110/40;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1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害 气体 收集 装置 地下 空间 扩散 控制系统 | ||
1.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的收集主体,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排风面板和单元排风收集部,所述排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设置于所述排风面板下方并与所述多个排风口连通,相邻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有害气体收集装置还包括总排风部,所述总排风部与所述多个收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单元排风收集部连通,所述多个收集单元的所述排风面板拼接形成操作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过铰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铰轴在竖向上的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列所述收集单元中,各个倾斜的底板首尾相连形成整体倾斜的整体底板部,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开关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过渡连接,相邻所述侧板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过渡连接。
6.地下空间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和有害气体排放部件,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排风连接管、埋地排风管和第一侧向排风管,用于将所述有害气体收集装置收集的有害气体排出所述地下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空间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总排风部连通,所述排风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埋地排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埋地排风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地下空间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侧向排风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空间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还包括第一排风风机,所述第一排风风机为变频风机,并设在第一侧向排风管中,用于驱动所述有害气体收集装置收集的有害气体经所述有害气体排风部件排出所述地下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空间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排风管上设置有核级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空间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有害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埋地排风管或第一侧向排风管内的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核级过滤器的上游侧,有害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设在地下空间内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有害气体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排风风机的排风风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77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散热型配电箱
- 下一篇:空调消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