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齿轮内孔倒角装置用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8667.5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庄灵申;吴佳琪;吴高秋;黄学堂;张灵球;李纲;秦德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柏思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B27/00;B23B29/02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徐卫勇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倒角 装置 刀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齿轮内孔倒角装置用刀具,同把刀具可以对锥齿轮的内孔和外孔均进行倒角,不再需要中途换刀,提高加工效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刀柄、第一刀杆段和第二刀杆段,第一刀杆段上远离刀柄的一端设有偏心设置的承插孔,第一刀杆段上远离刀柄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刀槽,第一刀槽内设有第一刀片,第二刀杆段的一端上设有与承插孔适配的承插杆,第二刀杆段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刀槽,第二刀槽内设有第二刀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刀具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锥齿轮内孔倒角装置用刀具。
背景技术
锥齿轮进行精加工时,需要对其轴孔两端进行倒角,部分锥齿轮还需要对位于中间的内孔进行倒角,但内孔与轴孔的孔径往往不同,倒角是需要更换刀具,因此会降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齿轮内孔倒角装置用刀具,同把刀具可以对锥齿轮的内孔和外孔均进行倒角,不再需要中途换刀,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锥齿轮内孔倒角装置用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刀柄、第一刀杆段和第二刀杆段,第一刀杆段上远离刀柄的一端设有偏心设置的承插孔,第一刀杆段上远离刀柄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刀槽,第一刀槽内设有第一刀片,第二刀杆段的一端上设有与承插孔适配的承插杆,第二刀杆段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刀槽,第二刀槽内设有第二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刀杆段的直径小于第二刀杆段的直径,且为偏心设置,因此便于第一刀杆段伸入锥齿轮内孔内部进行倒角加工,第一刀片主要用于对锥齿轮孔的外端进行倒角处理,第二刀片主要用于对锥齿轮孔的内孔进行倒角处理,采用上述结构的刀具时,可以使用同一把刀具对锥齿轮孔进行多次倒角处理,更加便捷;其中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均可通过螺栓固定于对应第一刀槽和第二刀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刀杆段上设有与承插孔连通的第一紧固孔,承插杆上设有若干与紧固孔对应设置的第二紧固孔,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刀杆段和第二刀杆段之间为可调节结构,便于根据不同锥齿轮孔的深度进行对应调节,方便使用;螺钉对第一刀杆段和第二刀杆段之间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插杆上还设有若干用于标识承插杆插入深度的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线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紧固孔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相同,刻度线可以便于知晓承插杆插入深度,使得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能够正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插孔和承插杆的径向截面均呈四边形或者六边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承插孔和承插杆之间周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刀片包括用于与第二刀槽配合的固定部和用于切削倒角的切削部,切削部包括外侧切削边和内侧切削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刀槽可以为矩形结构,固定部卡合于第二刀槽内,切削部具有两侧切削边,使其前后均能切削倒角,即可以对一些锥齿轮内部的小孔两端进行倒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刀杆段上还设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采用重量较重的金属,且主要与第一刀杆段对称设置,提高刀具转动时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柏思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柏思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8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内窥镜光学齐变焦镜头
- 下一篇:卡托顶出机构及终端设备